再见了我的第二故乡的经典散文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山下的水利工地上快要收工的时候,杨社长派人到工地,辗转多次才找到我,直接把我带到了公社的办公室门前。
刚跨进门,杨社长就开门见山地告诉我:“现在,我们正式通知你,国家根据建设需要,今年在我们公社招工,在全公社所有的知青中,你是第一个,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吧。小伙子,从明天开始,你就抓紧时间,尽快办好调动手续,几天以后,你就可以离开我们这里。该回家了。”
一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被惊呆了,站在那里楞了好半晌,是啊,整整两年的知青生活,就这样毫无预兆地突然结束了。我现在终于领悟到,这就是前些天,队长曾向我提起的好消息,终于在今天,就是现在,终于真真切切地降临到了我的脑壳上。我总算可以回城了。要回家了。
两年来的磕磕碰碰,七百三十天的风风雨雨,犹如刀斧石刻般历历在目,一幕幕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的眼圈开始湿润了。招工回城。下乡两年来,我们**夜夜魂牵梦绕所期盼的,不就是这四个字吗?
招工回城。盼星星盼月亮,七百三十个**夜夜,我所期盼的不就是这句话吗?当它犹如梦幻一般,突然间成为现实,呈现在我眼前,降落在我的头上。说真的,刹那间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甚至我还在怀疑,这会儿是不是在做梦,但这的的确确就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眼看水利工地就要完工了,多少无法衡量的友情都涌上心头。在遇到困难心情不顺畅的时候,曾经多少次想到过的是,一分钟也不愿在这里再呆下去,恨不得马上就离开这里。我曾经也有过多少次数不清的的赌咒发誓;一旦离开这里,不论做什么工作,哪怕是在街道上打扫厕所都要得啊,只要能永远不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不管干啥子工作都可以。现在而今眼目下的我,真的就要离开这里了,我反而倒是增添了几分惆怅和依依不舍。
此时此刻的我,脑海里不断地浮想联翩。周部长打断了我的思绪,他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份文件袋交给我,我打开了那个文件袋,从文件袋里的各份表格里,我看到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给我做出的书面鉴定。
杨社长从他的办公桌上拿起了一份表格交给我:“鉴于时间关系,你就不要来来*地跑趟子了,马上就在这儿填。”
我赶紧立正站好,毕恭毕敬接过这份空白表格,站在杨社长的办公桌前,接过周部长递过来的一支钢笔,弯下腰虔诚地认真地填写着表格,不大一会儿功夫,表格填写完毕,我挺直腰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立正,双手捧着,交出我刚刚填写完毕的招工登记表和自我鉴定表……
我走出了公社的办公室,欢快地蹦跳着跑出了公社的大院。在返回我的小木屋这一路上,我心里的那个高兴劲就别提有多美了,一路上就唱着一首歌,……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上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
这一路上,我在嘴里一直反复不停地哼着那首的欢快的曲调,甩动着异常轻快的双腿,连蹦带跳地小跑步,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周围的夜景,双脚踩在弯弯石板路的每一块青石板上,我不停地奋力向前跳跃着,早已经忘记多少天来的疲劳和饥饿。
下乡两年来,我经常披星戴月走在广阔无垠寂静的田野上,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曾经多少次在暗地里抱怨过,赌咒发誓过:恨不得立刻马上离开这儿,永远也再不回到这儿来。就是拉屎也不朝着这个方向。
此时此刻的我,心里想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能充分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尽快地办完该办的手续,终于就可以体面地离开这儿了。现在我走在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上,今天才能第一次体验到,罗坝公社的夜景竟然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抬头望着天空,一轮皓月悬挂在天上,漫天的星斗闪烁着微弱的光亮,预示着明天将会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看看四周,这里的青山绿水披着神秘的面纱,到处都洋溢着无限的柔情眷意;就连我脚下这条弯弯曲曲的冰冷的石板路,此时此刻显得格外温暖;
路边小溪沟里的水,依然如故地打着小小的漩涡,卷着雪白的浪花,永远唱着那首欢快的歌,向着青衣江奔腾而去;就连石板路两旁的坟堆里,不时腾空飞起的那些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它们喷发着微弱的绿色亮光,也都欢快地围着我上下翻飞起舞着,篆刻着楷书的座座墓碑,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神秘艺术光彩。
此刻的皓月仿佛视乎显得特别的大,严冬里的月光照在身上,也许会给我增添了一些温暖,璀璨的群星不断地眨着眼睛,正在向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与两年前我下乡刚到罗坝那年冬季的夜晚相比较,同样是寒冷的冬天,我现在感觉到:此刻的周围,山山水水都显得那么那么眷念,那么充满柔情,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眼下的冬季依然是寒冷的,脚下的石板路面上起了霜冻,脚踩在青石板表面上咔咔作响。
可能是我这一路的小跑步,从脚底到全身上下都感到热乎乎的。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心情格外高兴,轻松愉快地跑了五里多的石板路和田坎小路,脚下的鞋帮和裤脚上竟没有沾上一点儿泥点。
我甩动着轻快的脚步,急速走过三堰口的青石桥,绕过桥头那棵巨大的黄果树,回到了生产队的田坎小路,穿过一大片麦苗地,登上那十几步台阶,走近我的小木屋。
我习惯地从衣兜里掏出那把钥匙,刚准备开门,在静悄悄的黑暗里,周围突然出现了好几双粗壮有力的大手,把我团团抱住了。
只听见队长连声说道:“手脚轻点,不要把人吓到了。”
他接着问道“小石头,你都还没有吃夜饭吧?”
说真的,都快半夜了,我忙碌了整整一天,从早上起床忙到现在,我的胃里除了白开水,还真没有吃过饭,到现在可是真的饿了。
两年以来,尤其是近八个月里,特别是今天,在此时,我第一次感到肚子真的饿了,下乡两年来,第一次感到是痨肠寡肚地真饿了。
队长连声说:“今天晚上,快到深夜了,你也不要做饭了,我们都还没有吃饭,晓得你要走,就要离开我们了,大家一起多摆一会儿龙门阵.”
我当时深受感动,二话没说就跟随着一起他们来到队长家里。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谈天说地,一起谈论着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设想,当然也谈到了知青将来的出路……
我们队上的刘克刚、邓成义、何群舒,这几个知青都回家过年去了,只有吴乾刚还在队上。当他证实了我即将调回成都当工人的消息,马上冲出房门,站在房门外石板地坝的中间,仰面冲天大喊:“石建华都调回城了,我们该好久才能回城啊……”
面对着吴乾刚这如此激烈的突发反映,来自同一个学校同年纪的同学,同时来到生产队的知青,平时都在队里,还感觉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一旦有人真的正式调动走了,离开这里了,分别时各自的心情就不一样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他,说什么话都觉得不适当。只能和他面面相视。此处无言且做两分离别了。
队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社员,满腹牢**地说道“城里头的人就是人,已经下乡了的,还可以再调回去。农民的娃娃就永远该在田坝头,永远是农民。这太不公平了。说的是安家落户,刚刚才两年就调回城了。一切都是哄人骗人的。”
几天以后,我办完了所有的调动手续,带着简单的行装,踏着小木屋前的这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离开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四川省洪雅县罗坝公社光荣一队。杨队长和生产队的所有乡亲们,再见了;汪乡长,再见了;中秋院工地突击队的伙伴们,再见了;再见了我的小木屋,再见了公社的杨社长和武装部的周部长,再见了,公社的全体知识青年战友们。
从我所在生产队的那个小木屋,一直到罗坝公社街道有五里多的石板路,两年里我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此刻觉得我走得很快,好像没有用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又觉得我走得很慢,五里多的石板路越走越长,好像一直没有尽头,永远也走不到头。我仿佛已经看到远在成都的父母正依着房门,正在期盼着我能早点回家呢。再见了,脚下这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
当我坐在木制渡船上,双手抚摸着黝黑发亮的船舷,俯瞰着永远流淌着急流的青衣江,随着渡船上船工们撑蒿动作的不断变化,船头和船尾在江面上慢悠悠地转变着方位,不停地变换着位置,缓慢地横渡在两三百米宽江面的青衣江水面上。
我遥望着对岸,看着靠近公社院墙边的那棵古老的黄果树。那枝繁叶茂就像巨大的华盖伞,阿娜多姿得摇晃着苍劲的身体,敞开着宽阔*怀,伸出长长的臂膀,笼罩着大地,为人们遮风躲雨,为踏上旅途的人们送去衷心的祝福,祝愿远行的亲人一路平安。
到达岸边,离开了渡船,背向着那段八十多米长近30度的斜坡,站在江岸渡口的漫坡道上,隔江遥望对岸,把这青衣江彼岸罗坝场街的全貌净收眼底,我百感交集地端详着,对岸远处令人神往的罗坝公社大院院墙,还有从青衣江边下渡船的码头,一步一拔高,逐步延伸到公社大院围墙外边,那条弯弯曲曲的卵石台阶小路。我深情地眺望了好一阵,这才转过身爬上陡坡,来到罗坝乡的长途汽车站……
突然,我在罗坝汽车站,被呈现在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我不知道是谁发出的通知,全公社几乎所有的知青,包括64年后下乡的老知青,他们都出现在罗坝长途汽车站。还有一些是专程为我送行的乡亲们,那黑压压的人群,足有一两百人,他们都来为我送行,这个如此令人难忘的场面使我感到非常震撼。
是啊,此时的我,非常理解他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也是从我的今天,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明天,预感到将来的前途,展望着知青们未来的希望。以后只要有国家建设需要,就会从下放到农村的表现好的知青中,选拔抽调大量的人才回到城市里。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只不过是比他们早回城了一步,早离开农村几天而已。
车站上,一个个的知青战友和我握手惜别,不时地有人用长满老茧的双手用力拍打着我的双肩,彼此之间相对无语默默地点点头,从内心深处向对方传送着最美好的祝愿,我从内心里默默祝愿着:所有的知青战友多多保重,希望他们也能够早点儿回到城里当工人。希望他们各自珍重。
此时此刻在此惜别,一样分手两样心情,此处无声却胜过万语千言。长长的告别人流浩浩荡荡地涌列在汽车站。
长途汽车的司机听说是欢送调回城里当工人的知青,今天也破例把车停靠在路边,并主动迎上来搭把手,把我的行装放到车顶上,捆好之后蹬着扶梯从车顶下到地面来跟我握手,非常羡慕地说:“小伙子,你太幸运了,总算是熬出来了。跟你说句老实话吧,我也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当知青,也不晓得他们要等好久,才能像你一样,回城当工人啊。”
我满怀深情地向大家挥了挥手,扭转身踏上长途汽车,在靠近车窗的空座上坐好后,又把头伸出窗外,向来为我送行的知青战友和乡亲们挥手告别,这震撼人心的离别场景,与我们下乡刚到这里,乡亲们热烈欢迎的场面,两幅令人难忘的画面交相辉映着,在此时此刻反复交替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两年来当知青的难忘经历,历历在目,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满载着我们公社全体知青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长途客车迸发着巨大轰鸣,散发出股股蓝黑色的浓烟,缓缓离开罗坝汽车站,爬上了群山峻岭中的盘山公路,渐渐地走远了,罗坝汽车站上的人群、青衣江上的渡船和场镇的房屋等等。这些难以忘怀的景物和人影,距离我的视线越来越远,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那个小乡村背后的大山,还有悬挂在高山上的那两道洁白的瀑布,都在我的眼前渐渐地远去了。
在几道耀眼的霞光照射下,我的小木屋,光荣一队的库房,堰塘坡坎下面经常去挑水的那个井台,光荣一队乡亲们木板房青瓦屋顶上漫过竹林的淼淼炊烟,镶嵌在连绵不断巍峨群山中的罗坝公社峡谷全貌,还有绕着罗坝的平坝边缘闪烁着银色亮光缓缓流淌而过的青衣江,所有的这一切,都被披上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随着长途汽车的车轮不断向前转动,逐渐在我身后缓慢的消失。
唯有那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深深地烙在我心中,令人终生难忘。
下乡两年了。每次从家里出发到农村,我总不敢回头看,害怕看见爸爸妈妈送我到乡下去,在车站分手的时候,那种难舍难分的眼神。
我以后就不用再担这份心,放放心心地回城了。关键的关键是:这次回去,就不担心啥时候再回到农村。更重要的一条,就是从现在起:我已经成为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人,不再是知青了。
拓展阅读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生字词,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纪昌练习眼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做事要有毅力的道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大家听一听。(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进而引出课题《纪昌学射》。
四、初读
2.主要内容:
纪昌向谁学习射箭?(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
纪昌是如何学习射箭的?(练眼力)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飞卫要求纪昌如何练眼力呢?
(一)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1.从飞卫说的话语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严肃、严格、认真)
2.能否把牢牢地删掉?(不能,删掉无法体现飞卫的性格特点和纪昌练习眼力时的专注)
3.想象飞卫是如何说出这些话的?(直视纪昌,背着双手,满脸严肃)
4.那面对飞卫的建议,纪昌是如何做的呢?(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5. 那从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呀?(纪昌全神贯注,练得十分认真)
(二)飞卫让他去把一个小东西看成一个**。
1.这次飞卫又是怎么对他说的呢?(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那这次纪昌又是如何做的呢?(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3.同学们,你们见过虱子吗?知道虱子多大吗?(出示视频,比芝麻还小)
4.纪昌最终练习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六、品读
通过纪昌的练习,最终他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七、小结作业
作业:续写故事结局,成为射箭能手后的纪昌,他会如何感谢自己的恩师飞卫呢?
八、板书设计
2、我与故乡再见时作文600字
篇一:
我们每个人从小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故乡,也许我们会在某个时候离开他,自己独自出去闯荡,然后在某一些,再与他重逢。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着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童年无忧无虑的笑脸。这便是我的故乡。
而不知何时,我的故乡却似与我渐行渐远。我们整家人搬进了高楼,而那方美好的净土也好像渐渐从我的脑海中淡出。而如今,一次偶然的契机,我得以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与久违的故乡再见。
这片土地,令我最不能忘的,是那斑驳的老屋。曾几何时,这老屋是全家人最为温暖的港湾,仍窗外罡风呼啸,屋子里的一家人照旧围坐在火炉旁,炉上的锅腾出一缕缕轻烟,饭菜在锅中轻轻吟唱……从时光里跌回来,那老屋此刻便在我的眼前,与我再次相见。它仍未曾变,如此质朴无华,却又散发出一种耀眼的人性光辉,令人不得不为之肃然起敬。
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向老屋挥手道别,继续向前走去,来到小溪边。看到这溪流,多少年来毫不忆及的儿时的一幕幕欢快景象,忽地在我眼前展开。曾经,我最钟情的事,便是找上三五伙伴,去这小溪中戏水、捕鱼。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从上游到下游,从旭日东升到黑夜渐渐织上天空,欢乐随着笑声在溪流中流淌……
如今小溪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似乎看不见尽头。而当年那群无忧无虑的青年,却早已各奔东西,或往后再无交集。而那般厚重的快乐,如今也不知何处寻觅。一想到这,就有种难以言喻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小溪的上方,横跨着一座小桥,静静地伫立着。从我记事起,小桥边一直在那。它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戏水之上不知站了多少年,它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惟有它依然如旧。
时候不早了,我不得不带着满心的回忆和感叹,继续出发了。可下次与故乡再见,又会是什么时候呢?
与故乡再见时,故乡仍是故乡;而当年那个在小溪中追风的少年,却已不属于这里。“物是人非”“人走茶凉”或许是对与故乡在见之时的最好概括吧。
篇二:
与故乡分别已两年有余了……
汽车在小路上悠然前行,两旁全然没有城市的喧嚣,感到陌生而又熟悉,这里的一切仍让我怀念。在山间,山峰耸立,映入眼帘。远处,几家炊烟袅袅,行驶在这片山林,顿觉自在悠闲,感受一方净土,一幅恬淡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打**窗,微风拂过,清新的空气中带着泥土的气息。山气朦胧,令人舒适,如今。我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终于抵达久违的故乡,老木屋已残破不堪,岁月无情,斑驳的墙上掉落的都是往昔时光。墙上爬满了藤蔓,虽然盘曲嶙峋,但透着一种沧桑的美。家门前溪流仍在流淌,两旁的石岸不再高低起伏,早已被磨得光滑,家家户户炊烟升起……
安放好行李,便到县城中走走看看,老旧中充满着从前温暖的记忆。街上依旧热闹非凡,各种小贩推着车在街上叫卖。不远,便见到从前的那家店,店里装修简陋,但依旧整洁。如今生意不如以前那样热闹,在这条街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像一个落寞的人,悄悄蹲在了角落旁。找个位置坐下,麻辣烫的味道唤醒沉睡的味蕾,从前的点滴瞬间激活。点上一份,味道还是和从前一样,几年来没有变过,勾起不灭的记忆。难怪有人说,对一个地方的怀念,其实是胃对于美食的怀念。
午后,去集市游逛。这片集市也同从前一样,有几个简陋的小棚子搭乘,但只有几个年迈的老人,十分冷清。记得从前我们三五成群到此玩耍,买上几种零食,逍遥上半日,年少岁月因那样一个午后而变得美好与珍贵!
在街上走着,总能碰到几个熟识的人,寒暄几句,便又分别,下次相遇,不知会是何时。
渐渐走远,来到一处菜园,便又驻足。地里菜花开得郁郁葱葱,还有几种从前未见过的菜。几个农人在劳作,但最使我们怀念的是他们的笑颜,憨厚、朴实,连着笑容,也是故乡特有的印记。
怎样的热土才能孕育出这样的人啊?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一直努力着,就算无人问津,也不曾放弃心中理想和对美好生活最质朴的追求,他们的坚持,终会带来生活的馈赠……
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我的回忆,我多么多做一些停留,可分别在所难免,不知下一次相见,又是何时……
3、再见再见了那个人的写景散文
清晨,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车间出来,外面细雨朦胧!一纸辞职书在手中紧握!看周围人群潮涌,一切都将与自己无关!这里将不再有我!
记得三个月前那个炎热天,跟兄弟一起来到此地,有过兴奋,有过担忧!最多的是对电子厂的好奇!无任何期待,不期待收获缘分,不期待收获友谊,只想安安静静的度过每一天!
初入车间,看着面前的生产线,看着产线前的人员,好像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只想暂时让心上锁,好理会以前自己还没有理好的往事,去规划一下还不曾规划过的明天!
在这里不再有违心的举动,不再有虚假的表情,有的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做回最真的自己!在这里心情得到了不曾有过的放松!
在这里也碰到了许多无知的人类,也亲眼目睹了小人得志后的种种表现。不想去理会这些,也因为自己无权干涉别人对生活的态度!就这样安静的享受着在这里的每一天。
我曾以为,待我离去时,我可以毫无眷恋!我可以奋不顾身的去投入下一段生活!我以为离开时我的.心情也许是最放松的。原来那只是我以为!
当一纸离职书在手,早晨细雨微风相送,心情没有以为的轻松,反而有些沉重!待到离去才发现我并不能潇洒的向这里的一切告别!在这里还有那么一个人值得留恋,还有那么一份情谊值得相拥!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儿在这里相聚,一个人的离去,也许未来将很难相逢!也许是太过重视感情,内心思绪翻涌,很难将心情抚平!
再见了,那个人!迈出脚步我决不会回眸,因为我怕看到熟悉的环境,而看不到你的那种心痛!
再见了,那个人!以后的日子将不会打扰你的清净,因为我怕听到熟悉的声音,而听不到熟悉语气的那种失落!
4、母亲是我一生都念不完的书经典散文范文
似乎从我记事的那刻起,就没见您真正清闲过。
您说,孩子是你一生都操不完的心。
是啊,两个孩子的命运寄托在您一个人身上,这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您如何清闲得起?
记忆中的您很少哭,无论是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还是无赖们的胡搅蛮缠。记忆中的我亦很少*,那是唯一的一次。
您还记得邻居家的小卖部吗?那里沉淀着我童年时的所有梦。可这个梦在那天被你打破了。因为一个五块钱的小熊玩具迟迟得不到满足,我和你闹翻了,“凭什么邻居家的小孩要什么有什么?他不用努力学习就可以拥有吃不完的零食,玩儿不完的玩具?我那么刻苦,却依然什么都没有,这不公平!”没想到,我的大哭大闹不仅没有得到你的同情,反而换来了一顿“毒打”。那是刚满六岁的我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的一件事。当我拼命挣扎,急欲奔向另一个怀抱时,一滴滚烫的热泪滴落在我的脸颊,天哪,你哭了!
那天你以无声的眼泪教诲我,“你是个没伞的孩子,没伞的孩子要学会奔跑,没伞的孩子要学会和自己比较!”
记忆中的您很少出远门,那是第一次。
听到哥哥说你的小孙子快要出生的消息时,你乐得一晚上合不拢嘴。之后你又开始不停地忙碌了,你说你要在出发前攒够150个笨鸡儿蛋,给哥哥他们带过去。我当时一听就傻了,埋怨哥哥不该说什么想吃家里的笨鸡儿蛋,这不是要命吗?后来得知他们只是想临时尝尝鲜,哪成想到你这里就变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当我还在为那150个鸡蛋如何运到目的地发愁时,你这边可好,又拎回来个“七大姑八大姨”,同时,还颇有雅兴地把亲朋好友送的礼物一一拿出来点评一番。望着堆满屋子的“宝贝儿”,我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出远门啊,这分明是搬家!
于是,我和你,伴着蒋大为“你牵着马,我挑着担”的歌声,一路南下,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最终把“家”完好无损地搬到了哥哥那儿。150个笨鸡儿蛋一个没烂,而这只是你参与创造的众多奇迹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记忆中的您很少谈到自己,张口闭口都是孩子的冷暖。好像孩子都是玻璃做的,而您拥有着钢铁不坏之身。直到最近您的身体频频告急,我才慢慢意识到母亲正在属于自己的年华里慢慢老去。
母亲,是我一生都念不完的书,尽管这本书的作者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她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步伐,圆了两个孩子的大学梦!
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这本书的高度,广度和深度,需要我用一生去品味,需要我用一生去解读。如果非要为这本书取个名字的话,那无疑是《奇迹》!
5、生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心得体会2022经典优秀范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绿色可回收材料垃圾桶,蓝色不可回收材料垃圾桶,红色有害废料垃圾桶。既然垃圾桶分的这么清楚,那垃圾就必须扔进他们指定的“家”。这个分类方法很重要,入*志愿书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分类。
那怎么才能准确的分离出很多垃圾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产生生活垃圾,那些看似无用的废纸和饮料瓶是可以回收的。比如有效回收一吨废纸,可以生产0.85吨再生纸,少砍伐17棵大树,节煤1。2吨,节电600度,节水100立方米,减少大量固体废弃物。为什么不变废为宝?
当然,把可回收的垃圾扔错——不可回收的垃圾是做不到的。这种垃圾桶和以前的不同:它只接受不能回收的垃圾。例如,香蕉皮、纸巾、陶瓷、灰尘。根据废物的特性,这些废物最终将被焚烧或填埋。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张图片:我们的地球到处都是垃圾,地球在悲伤地哭泣。画下面是用绿色水彩笔写的一行字:不要让我们的地球母亲哭泣!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垃圾桶旁边有垃圾,一个乞丐在垃圾里找东西。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认为乞丐又在捡垃圾了。事实上,老人穿了一些脏衣服。路过的时候看到一个地方有垃圾,想扔进垃圾桶。当他看到垃圾桶上的分类时,他又开始分类,就这样了。被别人误解。
看到这张图,老人捡垃圾的身影,我深深的感觉,连老人都知道垃圾的分类。为什么年轻人不知道?
最后我想说,希望大家关心我们的地球,就像图中的文字和老人的行动一样,微点阅读网手机版能感受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垃圾、分类、我们、生活、垃圾桶、我们的、回收、做起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