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15:06

《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学习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并以辩论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分组大体均衡;搜集并制作有关.课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提取依据、形成观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二、选择活动项目,开展辩论:

1、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1)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事实要确凿,资料要来自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

(3)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4)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5)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6)熟悉归谬法、反证法、两难法,灵活运用,使对方陷于被动。

辩论评分表:

辩题:正方:反方:

项目

得分

内容(30)

仪态(10)

合作精神(10分)

2、活动步骤:

(1)主持人介绍台上正反两方的选手,讲述辩论规则和评判方法,宣布辩论会开台。

(2)正反两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正反两方代表队交锋,互相诘难、反驳。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然后.总结正反两方在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宣布评判结果。

3、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内容的诱惑。二是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设置这一主题,意在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变得让人类难于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科学的发展的发展的怎样才能符合人性的,如何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这是人类,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要通过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和辩论,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活动.写作:选择三个活动主题中的一个,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四、活动小结。

拓展阅读

1、八年级物理册《光的折射》

(一)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

(1)使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三)课型:规律课.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具:演示仪器:*,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四)过程: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看到没错位.

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为清楚看到刻度盘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将图形画在黑板

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生讨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师:综合以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了,而这两种结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们课下讨研究.

4.课堂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生画在黑板.全班订正.

5.总结新课:

生自己总结,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

2、四年级册数

知识与技能:

使生简单了解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事等远古数方法、算筹的简 单知识、传统算工具——算盘,及其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算器、和现代算机的发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生经历认识和使用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算器进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习数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

重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算器等算工具。

难点:利用算器来进行算。

ppt课件

一、引入新课

们都知道,数总是离不开算。为了方便算,人们发明了很多种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对算工具有过简单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算工具?

生介绍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刻痕来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钻孔镶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算和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算和数。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没有数。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 134067 35215862)

(意图: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算工具,发散了生思维,提高了习兴趣。师根据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生体会了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算尺。

(四)机械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算器。

(五)电子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电子算机。

(六)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算器,生活中开始用算器来进行算,只要输入题目,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习用算器算。(板书: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算器。有科专用的算器,有最简洁的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算器。

自主习、小组交流:你认识算器键盘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意图:展示生手中的算器,让生对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算器:

师:算器怎么使用?

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算器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算分数等。

3、利用算器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算器怎样算?

练一练:4468+1792 32010-8925

(2)用算器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算器算。

26×39 312÷8

(意图:认识算器,让生自主了解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算器进行四则算,探究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生对待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算器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算器算一算。

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算器算比赛。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算机、(课件出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3、四年级册数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生了解中国古代数的伟大成就,激发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ppt课件

一、 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4、四年级册数

知识与技能:

1.使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生自主习的能力,提高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 82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与720101的位数 ( ) (相同或不相同)。

(2)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3) 34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 ○ 1280 2010 ○ 1020

5693 ○ 5297 8064 ○ 8046

3.引导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 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交流。

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生说。

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 50140 ○ 61340

28906 ○28890 620300 ○ 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四、师课堂小结:

师:同们,经过今天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 先分级 再分类 比较

点击查看更多《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9999.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赞美雪的诗句 古诗
  2. 二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3. 迎新年古诗词
  4. 四字的新春对联
  5. 《毛毛虫啃苹果》教案范文
  6. 英语的自我截介绍范文
  7. 关于元宵节搞笑的祝福语
  8. 精美元旦祝福语2016
  9. 如何建设网络强国论文2500字
  10. 学车三部曲初一学生作文
  11. 水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演讲稿
  12. 圣诞节爱情的祝福语
  13. 《妈妈的银行账户》读后感范文
  14. 课文《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范文
  15. 201年世界卫生日给朋友的祝福语短信
  16. 关于珍惜时间的经典诗句
  17. 关于杜甫《登楼》赏析
  18. 800字中秋节作文
  19. 《管理与思考同行》讲座校本培训学习心得范文
  20. 表示爱国的诗句古诗
  21. 父亲上学记散文
  22. 花孩子的教案
  23. 2016年经典的开学短信祝福语
  24. 桂花的诗句
  25. 三字经里面的句子
  26. 最新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27. 升职自荐书范文
  28. 唯美句子摘抄节选
  29. 高三经典的励志语录
  30. 三字经的故事分享
  31. 破产企业股权转让协议范文
  32. 爱在秋夜初三学生作文
  33. 相信孩子他们也行教师随笔
  34. 对联大全小学五年级
  35. 基层组织建设突破年活动总结
  36. 201年各企业送给员工的元旦祝福语
  37. 课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38. 校园推普周国旗下演讲稿
  39. 民族团结一家亲心得体会400字
  40. 财务工作个人年终总结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5 11:59:08
本页面最近被 51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浙江,TA在页面停留了 19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