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8-04 12:53:54

有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方案

质疑-探究,解疑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被感动了。有一位*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

(3)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拓展阅读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习个人心得范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我对信息化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的语文科特点,我觉得语文科与信息技术育的整合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的空间。

信息化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重要意义。生通过对现代化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生的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生个性化阅读等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习,如共性的地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选择

信息化并不是课堂上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了,更重要的是生在课堂上真正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习工具,我们知道在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选择。对一些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生,师面对信息化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法,师一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生自主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面更应重新确立的侧重点。由师与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师必须具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生来说由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我幸参加了由xx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授胡小勇授进行全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约200位骨干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研修、问题化例分析、评价目标习、集中上级习实用软件。

完善稳定的平台是实现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胡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效,我们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课程、编写、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育平台,胡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习个人心得范本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的知识现把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习。

新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式的变革,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系到我们的育质量,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式,是自主习、合作习、探究习的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和最为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生去习知识。”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到东西,生自己得渴望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实现这一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生在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好,生必须愿意习,而且努力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习的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信息技术习心得体会5篇。而无论是自主习还是合作习亦或是探究习体现的正是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生主动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原则,向生提问,鼓励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法给生传达出信息是:师尊重生的意见,而且相信生的能力。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生已习惯师讲、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积极参与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师挑战,师得放下架子,会蹲下来欣赏生,会换位思考,勇气承认自己不懂的地,愿意与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任务没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生在某一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材。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自己的看法。而且,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接触过,没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所以,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材,而且要备生。师从生的经验出发,贴近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生探究习、体验习。这样的课堂习才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要求上的变化,与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了矛盾才会改变、进步

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师去挖掘,去创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材后,千万不能就材“材,而是利用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生发展的需要对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强调开放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资源和资料。师在执行新课程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内容。

3、幼儿园大班音乐《熊和头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熊和头人)歌曲的旋律,唱歌曲,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2、树林背景图一张,小鸟、小兔、小朋友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想什么小动物呢?请你听着音乐,节奏地模仿这个小动物的样子。

2、师*奏“熊和头人”的音乐,幼儿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回座位。

3、请幼儿介绍刚才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并请他做做动作。

二、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唱新歌。

1、师:树林里面真热闹,到底谁呢?我们仔细听?

2、师清唱歌曲一遍。

3、师: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4、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将相应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师:我们来听听,是不是都说到了。

6、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唱歌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表情地演唱歌曲。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习个人心得范本

习信息化环境之下的一课,我觉得收获大大超过了我以前所的,我对了**性的认识。

姑且抛开信息化环境这个大背景不看,我们把注的焦点集中,在没习这一课时,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一个老师写下自己在个课时之下所要完成的任务,达到的目标,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备课(以小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虎门销烟》为例):首先目标,让生知识和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2、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法:

以“自读、勾画、感悟、交流、探究”的式架文本与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阅读成为生、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情感的熏陶,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在心中埋下坚决不碰毒*的种子。 习了这一课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科,这样的备*而言,它的实用性是多么的符合生的习特点,上课伊始,通过视频观看,便借助录象这一直观的手段,将生快速带入习的情境中来,激发生的习热情,为本节课文的习做好铺垫,同时,用极富*力的语言把生带进课文,让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充分调动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堂,让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生在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引导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环节就是要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视觉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以读为基本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生,激活生原的知识经验,促进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生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力求引导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达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文本之外,训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一个优秀的语文师,首先要会把课文读厚,善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善想象出文章可能牵连着的意蕴。“围观的群众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说点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为生放飞思维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其目的就是引导生将静止的文字描绘成鲜活的画面,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使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文本之外,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引导生正确地认识文本,与文本对话,让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所感悟和思考。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生身临其境,给生以强烈的震撼。此环节的重在让生在录象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从视觉上直观地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使生不仅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由此将课文的情境继续延伸,并将课文的习延伸到课外,重视课后的积累。

所以我们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一位优秀的习者,是必须了解一些重要的`理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想象中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合起来的,如:习需要分析,我们在之前了解习者的需要就会对安排的内容舍,习目标的阐明,作为习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化的,现在的新老师们往往会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习目标写得过笼统,用一些大而空的词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强的词,导致的后果是生不能清除效的判断自己是否懂了。所以我觉得蒋老师介绍的两个法十分效一个是A,B,C,D编写法,清楚易懂,一个是内外结合的编写法,充分调动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在以后的实习或者从之中必定会带了巨大的帮助。

5、六年级数下册《用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段的相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生的数感。

3.会算万以内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算。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算。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们,三年的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了哪些收获?

2.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期在数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生作品《数小报》进行展示。

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面、数兴趣等等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算。

1.简单地复习加减乘除的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生说一说在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或者说什么地要提醒其他同的。

生发言

师小结,把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要求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题可以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

2.找规律填数。

(1)20xx 2090 20xx ( ) ( )

(2)1200 1100 1000 ( ) (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3.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生回顾所质量单位之间的系。

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 1200张纸大约多厚?1200名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时可请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 20xx-619= 1830= 96060= 0.37+0.73=

1.4-0.5= 0.30.04= 80.01= 2.29229= 82+62=

+ = 20-1 = = 1 = 9.1 =

0 = 12.2+8%= 812.5%= 50%= 1010%=

2.脱式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 71799+717 20xx-172832

88434+1721 1593-[(4419+44)5] 125208050

139+159+179 1040.25 0.32+11.7+4.68

点击查看更多有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8491.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五四青年节歌颂青春的祝福语
  2. 朗诵李白诗将进酒
  3. 学前班家长会教师的代表发言稿
  4. 听课心得总结范文
  5. 大学生关于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的论文2500字
  6. 陌生的远方藏着熟悉的爱散文
  7. 跟懒惰说再见的读后感
  8. 课文《谁住顶楼》教学设计范文
  9. 2016年感恩节给闺蜜发的短信祝福语
  10. 作文训练教案设计
  11. 描写清晨句子
  12. 无财产无子女的离婚协议书
  13. 十八岁成人礼家长代表演讲稿
  14. 学习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心得体会
  15. 女人的正能量子语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