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伊索寓言》——德汉学家:钱钟书的外文笔记
钱钟书先生的外文笔记是富有文化趣味的。1936年他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Bodleian)读书,开始做笔记。此后五十年来,钱先生从欧美各国的书籍报刊里抄下了成千上万的摘录。这份笔记,展现了西方文化在一位中国学者眼里反映出来的迷人境象。
最初的笔记大都摘自英国文学,以后就兼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以及拉丁、希腊的原文。题材之广,令人吃惊。笔记包括了文学、语言学、哲学、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心理学、人类学,还有通俗小说、侦探故事、笑话,以至大词典和百科全书。
这篇目录是我在1999年和2000年的两个暑假里在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教授家编的。承她尽量给予种种帮助。外文笔记收藏在三只大纸箱里。钱钟书先生在不少笔记本上加有目录。笔记大多半是手抄的;一小部分是用打字机打的,他标上了页数。他自己的笔记目录里,原作的页数一般都加上括号。
部分笔记读来很费功夫。有缺页,也有纸张破损的。有好多页像刮去了原文重新书写的羊皮纸,有重重叠叠的含意。钱钟书先生抄完第一遍笔记,又把历年来从其他各处摘取的引文一一添补,还加上中文和外文的评语,有时连插图都画上。他手写的字,有的我不能辨认,就打上个问号。可是免不了还有许多处缺字,并有错字。我最遗憾的是时间太匆促,不及把笔记按年月的顺序编排,只能随手从纸箱里拿一本、编一本。因此,我举例说吧,最早的两本笔记是1936年的《饱蠹楼读*》,目录上却编排在118和119的条目下。
据杨绛教授说,钱钟书先生很重视这份笔记。他的笔记,奇迹般从“文化大**”中保留了下来。钱先生打算根据这份资料,用英文写一部综合西方文学的论著,这部论著如能写成,就是《管锥编》的续编了。一集《管锥编》,相当于一部中国文学的大百科全书。《管锥编》是第一次联系着世界文学来商讨中国经典准则的。反过来说,用英文写成的这个续编,就该是对照着中国文学而体现出来的西方经典准则了。
钱先生的打算虽然只是梦想而未能实现,他这份笔记是具有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献。尽管仍然是笔记,却构成了一部很特殊的词典,作为资料的渊源,是无价之宝。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可从中吸取灵感。
拓展阅读
1、关于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范文
终于将围城的故事读完了。我很少会完完整整地将一本书读完,但《围城》确是个例外,感怀与自己成长路上“围城”的困惑,想从中获得解答一样,我希望自己快快读完它;而这部妙语连珠的书也使得读者读之并不乏味。
我羡慕钱钟书的“痴人痴福”,还有就是他的好记性和从小养成的读书的好习惯,以及他对生活的乐观豁达,自己找乐子。
学者之为学者并非偶然。
对《围城》这本书,我也在边读边寻找这些虚构人物身上的真实人物的影子。那些人物是那么贴切和生动,栩栩如生,让我觉得似乎某个角色就是我的某个身边的熟人。其实我想凡人总是可以从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围城中的比喻运用得让我叹服,甚至可以有让人回味的余地,它不是某几句话写得精恰,而是整段话,或者就是你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
我觉得赵辛楣这个人物最讨我的好,我很喜欢这个人物——知世事却不世故,精明、智慧又不算计,处世灵活却够不上圆滑(当然仅仅是我自己个人的观点)。而《围城》电视剧中他的扮演者是英达。所以就更平添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几分关切和喜爱。
书中的对话也比较精彩,至少我认为对我是有教育意义的。
与钱钟书相比,不少人会有相形见拙的感觉。大师毕竟是大师。
2、关于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范文
就在刚才,才把钱钟书的《围城》看完。想想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好好的看完一本书了,突然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上大学以来,看的第一本除漫画以外,看了好多页都不想放下的书了吧。
钱老真的是无处不调侃,调侃到了极致,不只是人物,甚至连桌子椅子都不放过。每个比喻都形象得很,而且恰到好处。调侃还不至于讽刺挖苦,调侃过后的得意像恶作剧得逞的小孩。哈哈,我喜欢。
人物性格语言都很有特色,吵个架都掺英语的。钱老和杨绛先生的感情不错的,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各种家庭*写的这么深入人心。杨绛也算是围城的第一读者了,每看钱钟书写的围城的稿子(未成书之前)都会笑的,当然钱老也笑,多和谐。
本来这么深刻的内涵让我一讲就纯属娱乐了,嗯,这样不好。人生不也就是那样么,住在城里的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来,还互相羡慕着,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钱老的幽默还是挺犀利的,抓得住灵魂的东西,人物塑造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得不说,人是纠结的矛盾体。
有时间打算再看一遍,光钱老的语言就够我品味的了。调侃,不只是一个技术,也是一们艺术呦。
3、关于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范文
看完书已经好几天了,迟迟没有动笔。起先不懂围城,几经向看过围城的人追问:你看完钱钟书的《围城》感受是怎样的。甲君说:某一类人在某个阶段最真实的写照,将这些“真实的写照”比喻为围城。咋一看,我们就被围在围城里。
在围城这部小说当中,虽然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捏造的,但对于物欲横流的今天来说,某些地方却不谋而合。乙君说:钱钟书的《围城》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初期的知识分子的群相,满腹才华,饱读诗书。迫于现实,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围城”当中,过着让自己并不满意的生活。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步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最伟大的一步。钱老在自序当中提到,称用两年的时间写完《围城》,这两年来忧世伤怀,“锱铢积累”而完成。
4、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范文800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麽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但在小时候,是多麽值得回忆的事啊。
还记得那一次,我去乡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鱼和虾,虽说是个小溪,但还是令我恐惧,但是为了面子,还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适应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个小篓子捉鱼捉虾,我不会捉,看着小伙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痒痒了,于是我也开始捉了,虽说不大会但是好歹我还捉上来了一两条。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会,摸到一个长长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赶紧把捉的东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啊啊!!!蛇啊!这是小伙伴围了上来,打家讨论来讨论去,把它……嘿嘿!小伙伴拿着几个小棍,把它挑来挑去,不让它走。蛇不大我们便把它的头压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