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最爱幼儿睡前故事
小女孩说:“兔子先生,帮帮忙好吗?我想送妈妈一个她喜欢的东西。”
“妈妈喜欢的东西?噢,那一定是个好礼物。”
“妈妈喜欢红色。”小女孩说。
“红色?又不能送‘红色’给**妈。”兔子先生沉思着说,“如果是红色的东西呢?比如,红色的小鸟。”
“不行,不行,妈妈喜欢小鸟停在树上。”
“红色的消防车呢?”
“不行,不行,妈妈不会喜欢红色的消防车!”
“那,送草莓好了。”
“那个好,妈妈最喜欢草莓了。”
“可是,我还想再送点别的,像黄色的东西。”
“嗯……金丝雀是黄色的!”兔子先生说。
“妈妈喜欢小鸟停在树上。”
“那,奶油是黄色的,妈妈喜欢奶油吗?”
“我们家已经有奶油了。”
“香蕉是黄色的。”
“对了,这个好。妈妈最喜欢香蕉了。”
“可是,我还想再送点别的。”
“**妈还喜欢什么呢?”
“妈妈喜欢绿色。”
“送翡翠给**妈吧!这会是一份很棒的礼物。”
“翡翠太贵了,我买不起。”
“豌豆和菠菜呢?豌豆是绿色的,菠菜也是绿色的。”
“不行,我们家晚餐都吃这个。”
“苹杲呢?青苹果好吗?”
“就这个,这个最好了。”
“你看,有草莓、香蕉和青苹果
“我有篮子。”兔子先生说。
“可是,我还没有篮子。”
小女孩接过篮子,把红色的草莓、黄色的香蕉、绿色的苹果放进去。礼物准备好了。
“兔子先生,谢谢你。”
“不客气,可以帮你,我也很高兴啊!再见!”
拓展阅读
1、神农尝百草的睡前故事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曾是远古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炎帝神农氏在此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炎黄子孙
炎帝率领众先民战胜饥荒、疾病,使中华民族脱离了饥寒交迫、患病无医无药、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药医,并且能上市场、听音乐、唱丰年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2、神农尝百草的睡前故事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www.baihuawen.c www.** n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3、驴马争锋儿童睡前故事
有一个农夫,到山里买了一匹马和一头驴,他牵着马和驴顺着山路往家赶。
尽管山路又陡又窄、崎岖不平。但是驴子跟着农夫的步伐,走得很快,把马远远地甩在后面。农夫多次催促,可马刚赶上几步又落在了后面。
“让你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农夫非常生气,一鞭子抽过去,马疼得一激灵,委屈地解释道:“不是我不卖力,我们马擅长走平地,而驴却擅长走山路。”
“好,我早晚给你走平地的机会,到时候看你还有什么话说。”农夫以为马是在找借口。
有了路上的经历,农夫非常喜欢和自己步调一致的驴子。回到了家里,把驴子安排到磨坊负责拉磨碾谷物,既没有风吹雨淋,也没有日晒霜打,并且每天的口粮还比马多两个玉米棒子。而马呢,被农夫用来耕地拉车,每天从早干到晚,活儿非常累。
时间一长,马实在熬不住了,忍受不了农夫的不公平待遇。它找到农夫,说:“我想和驴子在平地上比走路,如果我赢了,希望您能提高我的口粮。”
“好!我当时说过要给你平地上比赛走路的'机会,今天就兑现,如果你输了,可别怪我不给你机会。”农夫答应了马的要求。
于是,农夫叫上马和驴子,一起来到门前的一棵大树旁,宣布了比赛规则:“请你们分别绕树转圈。转的圈数多的获胜。”
比赛开始了,最初马的速度很快,驴落在了后面;但过了一会儿,马慢慢地觉得头晕目眩,脚步也渐渐慢了下来,而驴还像开始时那样从容;又过了一会儿,马一阵眩晕,突然倒在了地上。而驴似乎没有任何疲惫的迹象,继续绕树转圈儿。
农夫宣布比赛结束。驴子获胜。
“怎么样?你不是整天想着在平地上跟驴比试走路吗?现在认输了吧?”农夫手叉着腰问。
马想说些什么,但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
后来,驴子继续在磨坊拉磨,而马也还继续耕地拉车,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吃那可怜的几个玉米棒子。
日子在平静中度过,直到有一天被农夫的儿子打破。农夫的儿子食物中毒,需要紧急赶到五里路外的镇上去抢救。
农夫非常着急,他想起了上次比赛获胜的驴子,于是急匆匆地把驴子从磨坊牵出来套上车,载着儿子往镇上赶,可无论他怎么吆喝。驴子就是原地打转,一阵折腾后,儿子断了气……
4、神农尝百草的睡前故事
太古时候,人们没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啦。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咋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很作难,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面面,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象刀绞。没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扳了。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人咯烦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听:“叽叽,外公!叽叽,外公!”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撵飞了。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觉得怪气,拾起一块土圪垃,朝树上一扔,把它吓飞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神农一犯思想,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鸟真的扑楞楞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农一出嘴,这小鸟接过量口唾沫星儿咽了。嘿,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农高兴透了。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农笑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各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的喂小鸟,一样一样的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神农坛),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神农真后悔,极悲痛,大哭一声。哭过,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而死。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还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每天都有很多人观看神农坛风光,瞻仰神农塑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