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诵读:
情绪要愉悦欢快。“何”、“田田”突出了莲叶的劲秀、茂盛,要重读。“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有力地表现了鱼儿在莲花、莲叶间自由自在嬉戏的情景,读时要加以突出,语调要富于变化。
注释:
① 可采莲:意思是说,到采摘莲子的时候了。②何:多么。③田田:形容莲叶厚实茂盛的样子。④戏:嬉戏。这里指戏水。
译文:
到了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厚实茂盛。鱼儿们在莲叶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赏析:
这首诗分“唱”、“和”两个部分。前三句是一人领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是众人和唱,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变化描绘出鱼儿们在荷叶间嬉戏游弋的动人情景,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写,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拓展阅读
1、小学生五年级必背古诗词
1、《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9、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0、《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小学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解释词句,古诗词大多是诗人们用来表达心境、情绪的,虽然有些更像是在写景、写人、写事,但其中都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绪,下面给大家整理小学必背的古诗词,欢迎欣赏!
1.《静夜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4.《赠刘景文》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山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回乡偶书》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0.《望庐山瀑布》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夜书所见》
年代: 宋 作者: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望天门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咏柳》
年代: 唐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小学生必背精美散文
如果你觉得现代生活太浮华,商业社会的人太不诚实,都市生活太烦嚣,空气太污浊,生活太需要钱了,我劝你看看7点钟以前的台北市。最好是从5点多钟就开始看。
早起的人们真多,他们都是起来做运动的。有人穿着简便的运动装,有人穿着普通的家常服,有快步走的,有漫步跑的,有跳上风舞的,有打太极拳的,也有打羽毛球和做柔软体操的。男人们轻轻便便,女人们不施脂粉,大家都一律是本来面目,没有考究的发型、名牌的化妆品、来路货的时装和昂贵的珠宝;没有人希望自己在穿戴打扮上与众不同,人间忽然显出了可喜的朴实与诚恳。亿万富翁和薪水阶级一样的是一袭便装,不带任何“零件”,大家同样地勇于生活,健康进取。说明了大家对人生目标的正确—
—不再觉得金钱、外表与物质享用是最重要的了。健康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最重要。
这一个转变,是社会最可喜的进步。“过去有段时间,柔靡的风气,奢侈的习惯,吃喝享乐的时尚,向拥有多少种名贵香水、多少件巴黎时装的女歌星看齐的心态,正在逐步地消失。大家忽然明白,钱的用途和身价是有限度的了。
有多少钱才算多呢?
拥有亿万财产的人,真的“拥有”了“几亿”吗?还是为实际了几亿的债务而寝食不安呢?
钱的追求带给人类的是收获的快乐,还是患得患失而导致的高血压与脑中风呢?
当你不健康的时候,钱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社会没有更进一步的理想,而只有许多钱的时候,又如何避免仅止于是个“暴发户”呢?
金钱与物欲是个无底洞,越追越无止境,终于掉入深渊,唯有知道在金钱之外,建立清朗单纯而健康的生活,才能享受到金钱之福,而不致使自己变成金钱之奴。
早上7点以前的台北市,是个朴实无华的地方。宽阔的林荫道,都是朴实无华的人。
大家以真面目相见,不会觉得某人比某人“高级。”
这一番人生态度的改变,是整个社会的福音。把阴柔换上了阳刚,国民有了齐步堂堂的朝气,恢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的美德,——崇实务本,不尚浮华。
传统的中国人是看不起浮华的,他们宁做“老旧家”,不做“暴发户”,传统的中国有钱人,越是有钱,越是朴素,这样才会受人尊重。
“乍穿花鞋高抬脚”,是当年的一句俏皮话,形容暴发户的浅薄相。“炫耀”正是由于见识浅薄所致。当一个人久已“穿惯了花鞋”,自然就不再觉得有双花鞋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而不屑去炫耀了。
有了财富之后,第二步是培养深度。
有了深度的人们,自然就会朴实。
朴实对富有的人们来说,是教育程度所造成。
相形之下,你自然明白,为什么身上挂的珠宝越多的人,程度越浅。
相形之下,你也自然明白,为什么总是那些程度浅的人会无缘无故地去美容和整形。
4、小学生必背精美散文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的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酡(tuó)红:喝了酒脸色发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的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东西。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是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