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4

《慈母情深》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准备:

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

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一课时。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母子连心。

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

1、《鸡》

一、提示

1、 板书题:鸡。

2、 谈话:鸡,既让人讨厌,又让人不敢讨厌,这是为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 生自读文,解决生字词,了解文内容。

2、 想想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的语句旁作批注。

3、 检查自效果。

三、感受鸡的讨厌

过渡:鸡的讨厌表现在哪里呢?

1、 读文第1、第2段,找出表现鸡讨厌的语句。

2、 引导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理解。)

3、 结合作者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说感受。

4、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文的第1、第2段。

四、感受鸡的伟大

过渡:鸡是让人讨厌的,可是,当鸡有了小鸡雏后,我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因为它的负责、爱、勇敢、辛苦震撼了我。这从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

1、 生朗读文的第4~7段,并在书上作批注。

2、 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

(1) 引导抓重点语句:一只鸟儿飞过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让生从歪着头、挺着身儿、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体会鸡的负责,还要让生边读边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彩。师还可以范读,帮助生感悟。再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让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加以感受体会,像汤圆似的要让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鸡的无私奉献,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在这两句时,可以点带面,找出文中的其他传神的描写,加生的体会、感悟,尽量让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 生自由发言,说其他语句,可结合自己前的观察和挂图等讲述。

4、 有感地朗读第4~7段。

五、提炼升华,感受爱的伟大

1、 生自读文第8、第9段,思考:作者由讨厌鸡到不敢讨厌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变化?

(1)联系全文边读边思考。

(2)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老舍的童年及他的亲。

(3)再结合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师相机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感受爱的伟大。

2、 举例说说你对一个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六、作业练习

1、 举例说说你在本习中体会到的方法(说到一两点即可)。

2、 摘抄描写鸡的精彩词句。

3、 读一读老舍的其他作品。

2、《鸡》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歌词,并习用欢快而活泼的声音歌唱。

2. 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初步习歌表演。

3. 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4.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唱歌曲。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老鸡有一定的了解。

2. 物质经验准备:制作PPT件、《老鸡》钢琴伴奏、创草地景。

活动过程:

一、创景,导入活动。

1.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草地上玩一玩吧!(幼儿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刚刚在草地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动物喜欢吃虫子呢?(幼儿讲述。)

2.出示PPT,引出主题。

师:今天还来了一只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虫子,请小朋友看,这是谁?(老鸡)对了,这是老鸡,老鸡非常能干,那你知道老鸡有什么本领呢?老鸡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送给它一个大拇指。老鸡得到了大家的表扬,高兴地叫了起来,知道老鸡是什么叫的吗?(咕咕哒,幼儿模仿。)

小结:老鸡,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咕哒咕哒叫得欢,咕咕哒。

二、看图谱,习理解歌词。

1、师:咦!刚刚谈老师把老鸡的本领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仔细听一听!(师朗诵。)

2、师:在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老鸡是怎么叫的?(咕咕哒)

3、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来说一说《老鸡》这首儿歌吧!

4、师:老鸡好高兴啊!它刚刚悄悄在谈老师耳边说还想听听小朋友说一说呢!(幼儿朗诵)

5、师:老鸡今天真是高兴啊!高兴地唱起了好听的歌。(师范唱。)

三、唱歌曲,感受快乐。

1.师范唱,幼儿倾听。

(1)师: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这首歌曲的名

字叫《老鸡》,大家一起说。鸡下完蛋后非常高兴,它要把这个好消息

告诉很多人,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咕咕哒,咕咕哒……)

2.进行练声,切入主题。

(1) 师:你们愿意跟着老鸡一起唱歌吗?把老鸡生蛋的好消息告

诉更多的人。

(2)师: 老鸡真是心,这么多小朋友帮它一起把它生蛋的好消息

告诉别人,让我们再一起帮帮老鸡。

3.幼儿唱歌曲。

(1) 师:老鸡生了一个大鸡蛋后,你觉得它的心怎么样?(很心,出示鸡蛋图片一)

(2)师:那你们心吗?我们再来帮老鸡加加油。(出示鸡蛋图片二,幼儿再次唱歌曲,要求幼儿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师:哇!有了小朋友的帮忙,老鸡高兴地生了好多的蛋啊!你们

想让老鸡再多生些蛋吗?(出示鸡蛋图片三,幼儿第三次唱歌曲。)

( 4)师:今天老鸡生了很多的蛋,让我们来鸡是怎么生蛋的。

四、扮演角色,结束活动。

师:老鸡们真能干,今天生了这么多的蛋,表扬表扬自己。老鸡们,让我们到草地上一边吃虫一边下蛋吧!(要求幼儿在创的草地景进行歌表演。)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找更多的虫吧!(带幼儿离活动场地。)

3、《鸡》

[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爱的赞颂之文以作者的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鸡的负责、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亲”的形象。作者对鸡的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师之为,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生,让生真正成为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师,让师真正为生的习服务。所以,在本中,我以质疑让生明确习方向,以自读自悟让生体会文内涵,加强语言实践。

1、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文。

2、了解作者对感经历的原因,感受伟大的爱。

3、比较《猫》和《鸡》在写法上的异同。

[重、难点]

了解作者对感经历的原因,感受伟大的爱。

[时]

一、谈话导入

1、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

2、生自由表述。引出题。

3、出示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出示自提示。

提示一:自由朗读文,想一想:这只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划出作者对感态度的两句话。

2、生自

3、汇报交流。

问题1:这只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问题2:作者对始是什么态度?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态度?

4、从两种不同的感态度,生提出疑问。

四、研读文,明白原因

1、出示自提示二。

提示二

默读文,想一想:

(1)为什么作者始一向讨厌鸡?

(2)而为什么后来又不敢讨厌鸡了呢?在文中划出原因。

2、生自

3、汇报交流。

(1)交流讨厌的原因。

(2)交流不讨厌的原因。

五、对比与《猫》的异同

1、同桌讨论文与《猫》的异同。

2、交流异同。

六、小练笔:

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伟

声音讨厌勇敢大

欺软怕硬负责的

喜欢炫耀

辛苦爱

4、《鸡》

习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文。

2、了解作者笔下鸡的特点,感受爱的伟大。

3、比较《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感经历,感受鸡伟大的爱。

前准备】

多媒体件。

时安排】

时。

一、导入新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古怪、可爱)

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那么,老舍眼里的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我们一起来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鸡》。

2、齐读题。

3、这是一篇略读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鸡是一只怎样的鸡?

⑵ 比较一下,《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习

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文,读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文也能读好, 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1小组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鸡是怎样的。

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 老舍先生笔下的鸡是负责、爱、勇敢、辛苦的。

⑶ 老舍不敢再讨厌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始讨厌鸡,到后来的认为鸡负责、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鸡,经历了一个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鸡?

四、自读自悟,感受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鸡。

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鸡。

生读文,概括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件出示:

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鸡负责、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们默读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鸡。

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鸡也怕它三分。

鸡雏,一天不知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负责、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3、这只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4、正因为鸡的负责、爱、勇敢、辛苦,正因为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感才从“一向讨厌鸡”变为“不敢再讨厌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呢?

(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5、齐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鸡》的异同

回顾过的《猫》这篇文,和今天习的《鸡》这篇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而《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了对爱的赞颂。

对了,除了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鸡》可以明显分为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以上特点,由生比较、归纳,顺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总结谈话

本单元中,作家们妙笔生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不同作家笔下的白鹅富有生趣,同一作家笔下的猫和鸡各有特点,作家们对动物的爱饱含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带着喜欢的感,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具体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

一向讨厌:叫、欺软怕硬、炫耀

不敢再讨厌:负责、爱、勇敢、辛苦

点击查看更多《慈母情深》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7000.html

热门阅读

  1. 和朋友吵架的日记大全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得体会范文
  3.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4. 五年级植物日记
  5. 《蒲伋诗境》读后感
  6. 八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求平方根4教学设计
  7. 布谷鸟搭窝故事
  8. 有这一瞬就足矣情感美文
  9. 关于故事书的手抄报
  10. 201秋季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11. 婚礼祝福词
  12. 第二学期美术兴趣小组工作总结范文
  13.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50字
  14.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范文
  15. 千丝万缕系心间经典爱情散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