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电功率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九年级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别。

(二)教具

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20000焦。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

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

(1)电功率(师生共同讨论下列的内容)

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注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

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I时=1千瓦时

=1000瓦×3600秒=3.6×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公式与单位:

W=Pt W=Pt

焦瓦秒 千瓦·时干瓦时

可再做一些W=Pt的口头练习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D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

介绍实验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实验过程:a.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5伏,

在下表中记录U、I读数和灯泡的亮度。

b.移动滑片P,使表的示数为2伏,记录。

C.移动滑片P,使表的成数为2.8伏,记录。

实验记录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预习题抄在小黑板上。)

预习题: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4.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应如何连接?

5.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6.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7.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四)说明

l、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这些不易分清,通过演示实验来讲解,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在这里主要是讲清概念,不要急于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2.布置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实验,一是为了复习巩固电功率的概念,二是为下节课顺利实验做好准备。

3.对于较好的学生可布置他们课后推导对纯电阻电路适用的

拓展阅读

1、新科版四下册科学 第二单元 路 第4课 路出故障了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路。

2.知道路出故障了,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一个路检测器。

2.能够应用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路能够制作出路检测器。

2.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路检测器检测器元件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难点: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池、池盒、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池、形成断路的池盒、1套做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师准备:“路故障检测记录表”班记录表、学课件。

聚焦

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连接包含有池盒、灯座和开关的简易路,也知道了开关具有控制路通与断的作用。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熄灭。

2.提问:为什么闭合开关,小灯泡会亮,而断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呢?(预设:闭合开关时,流从池的正极经过导线和小灯泡流回到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路,所以小灯泡会发光。而断开开关时,路不是闭合回路,没有流经过小灯泡,所以小灯泡熄灭。)

3.活动:出示多组良好的和不同损坏情况的路材料,组织学生组装。

4.提问:你们连接的路能点亮小灯泡吗?(预设:能;不能。)为什么有的小灯泡不亮呢?(预设:可能是小灯泡坏了;可能是导线没有夹紧;……)

5.揭题:小灯泡不亮,一定是路出故障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路故障。(板书:路出故障了)聚焦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本课进行

【设计意图】探索活动的支撑。同时告知学生小灯泡不亮一定是因为路出故障了,避免学生不切实际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效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过渡:小灯泡不亮可能是因为路出现了什么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因为路中的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我们该怎么排除这个故障呢?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和检测方法,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汇总到班记录表中。

3.小结: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对应的检测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法,即检查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另一种是替换法,即用另外的小灯泡、池、导线等来替换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探索二:做一个路检测器

1.过渡:刚才大家讨论的检测方法都很实用,但需要反复拆卸与连接路,有没有更简便的检测方法呢?

2.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材P30路检测器的制作方法和“提示”内容。

3.布置任务:让我们来动手制作一个路检测器吧!

探索三:检测故障

1.提问:你们会用路检测器查找路故障吗?如何检测?(预设:把被检测部分连接到两个检测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此部分没有故障;如果小灯泡没有亮,则说明此部分有故障。)

2.讲解:在用路检测器检测路中的故障时,应先把故障路中的池从池盒中取出;在检测故障路中的池是否有时,应取出路检测器的池盒中的池并放在故障路的池盒中,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另外,一定不能用我们制作的路检测器检测家用器的路。

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的路检测器检测故障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组内交流后将你们的检测结果汇总到班记录表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制作路检测器,有利于完成制作和理解路检测器的原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如果小灯泡不亮,一定是路出故障了。路故障可能是连接出现问题,也可能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检查法、替换法或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然后排除故障。

2.拓展: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或访问专业人士,了解我们家里的路发生故障时应该如何检测,比较一下和我们学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调查,激发学生对路研究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迁移应用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路检测器:池、小灯泡、导线(不能检测家路)

常见故障:连接出现问题或某个部件出故障

检测步骤:合理猜测→检测故障→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本课的学以材为载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和验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进行路检测器的制作之前,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故障原因进行合理猜测,并指导学生分析每个故障要如何进行检测和排除,帮助学生将面临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转变为可探究的问题。再通过制作和使用路检测器,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先猜测—再检测—后排除的科学处理方法,进而深化学生对路的认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2、语文《林中小溪》

一、材分析

(一)材内容

《林中小溪》是苏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寓情于景”的优美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文章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的,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二)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普里什文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4)学习本文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的

(三)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

二、说法、学法

(一)法。

① 诵读法。通过优美的文章语言来体味人生道理。

② 讨论法。通过问题设置,文章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合作讨论寓情于景写作方法。

(二)学法。

①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溪预示的人生哲理②联想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富有哲理的句子找出并加以分析。

三、说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完,全文的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感受意境

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体会小溪和森林的美丽。把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让学生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认真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

(二)品读文章,揣摩赏析

合作讨论:通过小组间合作,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引导学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谈谈作者是怎样领悟到这些人生哲理的。让学生主动说出来,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概括总结,加深印象

让学生理解:

(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

(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四)吟哦讽诵,情感升华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自由诵读或示范诵读

3、语文《林中小溪》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学重、难点及学突破

◇重点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学突破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帮住学生领略大自然得美。2.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课文层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有一位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请一位同学结合预习简单介绍作者。

3.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然后检查生词预习。

出示板书:颤动,涟漪,潺潺,干涸,簌簌,萦绕。注音并解释。点名让一位学生完成。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讲解:这篇课文写出了小溪和森林的美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2.指出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个别生词读音错误;

语气停顿不当;没有读出感情等等。

3.讲解: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讲解: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提问:你们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5.讲解: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之情。课文在这种感情支配下组织行文,一气呵成。指导学生从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层次。

6.让学生自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的散文——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结合课文仔细体会。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2课时)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话,点名在班上朗读。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二、讨论交流

1.提问: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

2.补充: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相信我们的人生,同样会如此美丽。提问: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3.指出:作者正是因为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才会对森林和小溪的观赏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而且课文处处写景都透露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作家喜欢把自己的文章称作诗体随笔,可见文中诗的因素很浓。这一方面表现在揭示的道理深刻,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语言上。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一生回答:溪流前进中有分有合,但始终向着共同目标前进,我们的生活也是同样的;一生回答: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蓄积力量,坚持到底,我们对待困难也要坚持,要有毅力。

2.讨论后明确: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人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3.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文章的语言特色:一,文章带有口语色彩,就像和朋友交谈;二,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写,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和森林当作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来写;第三,语言睿智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气。

三、仿写练习,总结全文

1.小结:课文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 作者邮箱:

4、语文《林中小溪》

一,作者简介:普里什文

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他依*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曾经当过农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

有位作家这样评价普里什文的散文:

时而有如芳草簌簌作声,时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时而有如百鸟鸣,时而有如薄冰悄悄脆响……结合课文仔细体会。

颤动: 涟漪: 潺潺: 簌簌:

萦绕: 惬意: 和煦: 分道扬镳:

车辙: 旋涡: 吝啬: 干涸:

乏味: 花蕾:

检查生词预习

二,检查生词预习

颤(chàn)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涟漪(liányī):细小的波纹;

潺潺(chán):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簌簌(sù):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萦(yíng)绕:缠绕回旋。

惬(qiè)意:称心,满意。

和煦(xù):温暖。

分道扬镳(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乏味:(fá)没有趣味

翩然而至:形容动作轻快地来到。

车辙(zhé) ;旋涡:(xuànwō);吝啬: (lìnsè)

干涸: (hé);花蕾:(huālěi)

三,自由朗诵课文,初步感受语言魅力,注意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

四,请画出文中小溪所经过的障碍和流经的坦途

障碍:如\'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

坦途:如\'圆形的水湾\'……

狭窄的深水道;旋涡的中心是一棵倒数;有一棵树早已堵在小溪上;……

来到一个宁静的水湾;

溪水溶溶像一个湖;

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思考1: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①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②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③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洋,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

④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

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五,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作者把溪水冲破障碍夺路而出*景写活了,请画出: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 续前进,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就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

思考2:你能从以上语句概括\'小溪\'的性格特点吗

思考2:你能从以上语句概括\'小溪\'的性格特点吗

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

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

享受着与困难*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文中写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就像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一样。

六,画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一下表达了什么思想

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身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的。

作者对\'时间\'和\'生活\'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人生就是一条充满与困难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由此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持续不断中形成。作者经过这一番感悟,他的思想,认识已经达到自由的\'大洋\'

七,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 写得好在哪里 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

还写了春花,春草,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相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很热闹的气氛。

八,本课总结 :

本文描述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它以小溪流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况,以及从中显现出的勇望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从溪流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作业:课文是情景相生,由景生情,由情而悟,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在我们眼中,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株枯萎的小草,一滴晶莹的露珠,都能触发我们心中的情感,启示着某种生活道理。苏轼看皓月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而作家宗璞偶遇盛开的紫藤萝领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触发我们心中的情感 请用300字左右表达出来。

古诗词中的\'流水\'

谁道人生无在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点击查看更多九年级电功率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8505.html

热门阅读

  1. 英语教师感受心得会议发言稿范文
  2. 2019年经典拜年贺词
  3. 小熊猫天上摆摊记故事
  4. 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
  5.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分析范文
  6. 有关描绘春天的诗句
  7. 十一祝福语祝福短信息
  8. 心灰意冷的诗句20句
  9.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之神奇的话
  10. 《民族精神代代传》读后感范文
  11. 物业公司个人的年终总结
  12. 写家乡的景物作文要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指导
  13. 基地军训的总结优秀范文
  14. 采购人员工作计划
  15. 青年职业生涯工作计划
  16. 看不见的光优秀教案
  17.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18. 孤独伤感的句子0句
  19. 关于大学生到中学当老师的实践报告
  20. 电子产品的订购合同模板
  21. 用来形容心情不好的句子
  22. 201年愚人节最新祝福语
  23. 新年祝福的句子汇编
  24. 白朴写秋分的诗词
  25. 希望着随笔
  26. 想对闺蜜说的话小学日记
  27. 席慕容散文《写给生命》鉴赏
  28. 2016年感恩节的短信祝福语
  29. 《喜迁莺鸠雨细》原文翻译及赏析
  30.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600字
  31. 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自查报告范文
  32. 用耳朵游泳的故事
  33. 幼儿园小班五月份教案
  34. 朋友圈心情说说集锦
  35. 辞旧迎新的句子
  36.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计划
  37. 晚安的唯美祝福语录
  38. 静物一家小学美术教案
  39. 成熟范文以及习题答案解析
  40. 2015羊年祝福语汇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