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8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范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和powerpoin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猜想。

师追问: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吗?子期理解吗?子期通晓吗?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生:当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赞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书:知音)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让我们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的快乐。学生齐读前四句。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拓展阅读

1、小三年级上语《2 花的校》优质课

2

材分析】

《花的校》本选自泰戈尔最著名的儿童散诗集《新月集》,课以孩子的口吻向妈妈讲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校。《花的校》是一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章,作者用拟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第一节。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校,连花儿也有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习印度诗泰戈尔的《花的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家、社会活动家、哲家和印度民*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明的危机》。

二、检查生自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汤——扬

汪——狂

劈——臂

3.读读写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潮湿润泽。

原野:宽广平坦的地方。

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了解课的内容

1.生朗读课,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注意读准字音。把课分成四个部分,

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6—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8—10):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师朗读。

2.师领读,生齐读课

3.自由朗读课,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边听边思考: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指名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习第一部分(1—2)。

A.老师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味语言的精妙。

(1)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①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润湿)

②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③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①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②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师引导,启发想象。

③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④“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习第二部分(3—5)。

A.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校里上,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②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3.指导习第三部分(6、7)。

A.读。

B.合作探究。

①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②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③“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④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⑤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师指导朗读。

D.生自由朗读。

4.习第四部分(8—10)。

A.生齐声朗读。

B.指导生理解、感悟、朗读。

①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②“那儿”是指哪儿?

③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④在作者看来,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校是什么样的。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对《花的校》一,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都会想到孩子们在读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什么地方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名语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本,被本*感动,才能够感动生,带动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看着都羡慕。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份子,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我想,这应该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课堂,我们的语课应该是踏踏实实地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展望未来,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2、7减几国标一年级上册

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合作习。

一、创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们到课外去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问题。

二、自主探究

1、生观察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 生评价,师引导。

(2) 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7-4=3

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们刚才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一、六、后记:1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会通过数的分合来习新知识。

3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生不能利用。

4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能提前备课,而且态度认真,过程详细,坚持写后记。

钟焕兰

.10.12

3、7减几国标一年级上册

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生互相合作,每出一道题)

2、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贴出例1主题图。

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算,根据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了什么新的内容?在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

今天我们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后记:

4、7减几国标一年级上册

1、初步建立生的数感,培养生与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师评价。

5、7减几国标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内容:科书P7890例题,试一试,P90~91“想想做做”的习题。

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的作用。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算6、5、4、3、2加几。

难点:理解6、5、4、3、2加几的算方法。

媒体:电脑课件,具。

一、创情景,提出问题。

先请生观看茄子老师带来的礼物(小白兔采蘑菇的情景图),再请生互相说一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的问题,根据生的回答板书:5+8=□。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师:怎样才能算出5+8=□,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互相讨论算5+8时是怎样想的?

小组汇报。

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算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

书上P90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3道题,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吗?

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做对的数,指导做错的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奖水果。

师:茄子老师看到你们这么能干,给你们每个都带来了好几种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茄子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看图列出算式,就把水果奖给谁。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一下,多少能得到水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送水果。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水果,茄子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大西瓜,上面写有“想想做做”第2题的算式。茄子老师又给你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西瓜上的算式做完,西瓜就给谁。

生做完后,比一比、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师:现在大家都做对了,茄子老师说:“书上的西瓜也都送给你们了。”

3、做“想想做做”第3题--送蘑菇。

师:刚才茄子老师送你们各种各样的水果,现在小白兔也想把它采的蘑菇送给它的好朋友,谁愿意帮一帮它?分组游戏。

每个小朋友手拿蘑菇算式卡片,送到合适的朋友家中。

4、做“想想做做”第4题--买东西。

师:刚才你们帮助了小白兔,都是助为乐的好孩子,现在茄子老师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到玩具店去逛一圈。每一个玩具上有一道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生看第5题,提问:上面有()盆花,下面有()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怎样填写?怎样列式算?

6、做“想想做做”第6题--统玩具。

引导生看第6题,统表的第一横行有什么?第一竖行表示的是什么?应怎样填写统表。

生看懂题意以后,互相讨论,填写统表。

7、做“想想做做”第7题--开火车。

师:前面我们帮助了小白兔,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他要想回到家,就必须算对这些题。你们能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到家吗?分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每做一道题,哪一组做得又对又快,哪一组获胜。

四、总结评价,点拨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生回答,板书:6、5、4、3、2加几)

五、后记: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8511.html

热门阅读

  1. 一块石头的价值作文1500字
  2. 担保人的保证协议范文
  3. 九月祝福语短信汇总
  4. 端午节快乐作文650字
  5. 超市供货合同模板
  6. 情感散文:心的点缀
  7. 因责任而幸福征文800字
  8.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范文
  9. 玩具购销合同
  10. 创刊周年庆贺词
  11. 2015年两讲两促心得体会
  12. 《东关·烟水苍茫西复东》原文赏析
  13. 最新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14. 有关东张西望的造句
  15. 抒情句子精选
  16. 幼儿园小班个人计划范文
  17. 英文结婚祝福语大全
  18. 课文《斑羚飞渡》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9. 牙齿下岗记小学作文
  20. 房屋买卖协议书模板
  21. 森林童话故事作文1000
  22. 庆“六一”暨表彰大会的发言稿
  23. 宫锁心玉经典语录精选
  24. 201情人节温暖深情祝福语
  25. 201年5玫瑰情人节祝福语
  26. 简历自荐信范文
  27. 2018年猴年春节祝福语短信
  28.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范文1300字
  29. 《认识平方千米》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30.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31. 茶话会来宾确定礼仪和座位的短文
  32. 舞蹈教学的社会实践报告
  33. 苏东坡首创合资医院故事
  34. 长征故事:张震长征永远的精神丰碑
  35. 七夕情人节表白短信祝福语荐读
  36. 九月九日重阳节感恩祝福语
  37. 监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总结范文
  38. 6儿童节快乐的祝福语精选
  39. 2016关于寒假心得体会500字
  40.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