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孟郊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3

游子吟 孟郊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故事

拓展阅读

1、配画

【**--教案】

》是唐代创作的一首五言。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小编收集了关于的内容,欢迎参考!

作者:

慈母手中线,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的孩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这首,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人又出了这样的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生活

早年生活唐天宝十年(751年),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后来又在苏州与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往往去,坐于水旁,徘徊赋,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年),辞去溧阳尉一职。

晚年生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之痛。 ·

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闻命自洛阳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2、静夜思和

,是中国歌的一种体裁,各位同学,下面就是静夜思和,欢迎各位阅读哦!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赏析:

这首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的前两句,是写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作者:

慈母手中线,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解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人又出了这样的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足见此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3、白居易的暮江

《暮江》是唐代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白居易的暮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代一种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5>真珠:即珍珠。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暮江》是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全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人又在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渗透了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成了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非常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好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好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歌造成了波澜。

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够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4、六年级《冬夜读书示聿》教案精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增加了两次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2、阅读歌,大体把握意,想像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配套,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人的情感,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

3、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分必选与自选题),又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作作家小卡片)或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

点击查看更多游子吟 孟郊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1001.html

热门阅读

  1. 重阳节敬老作文
  2. 洪崖洞景观的优美散文
  3. 五一见闻初二作文
  4. 在全市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
  5. 201年5护士节祝福语
  6. 2015清明节征文1000字
  7. 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祝福语
  8. 论坛迎春联谊会发言稿
  9. 新郎官在婚礼上的发言稿
  10. 纪念抗战胜利0周年征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11. 三年级单元作文家乡小河的变化
  12. 精选2016年平安夜微信祝福语
  13. 精选经典万圣节英文祝福语
  14. 赞扬母亲的句子
  15. 蜗牛慢递的睡前故事
  16. 迎元旦演讲稿
  17.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词
  18. 201年五一劳动节微博祝福语
  19. 《雷雨前》优秀教学设计
  20. 《从军行》杨炯全诗意思
  21. 比喻春天树的优美句子
  22. 教师节征文1000字
  23. 大学入团的申请书模板
  24. 关于五年级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
  25. 教师银杏奖获得者颁奖词范文
  26. 国庆节公司慰问员工的祝福短信
  27. 《旋律的级进跳进和同音反复》教学设计
  28. 经典童话故事
  29. 固执毁了拉芙季贝童话故事
  30.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31. 名人故事50字摘抄
  32. 元宵节贺卡祝福语
  33. 伤感的诗句大全
  34. 幼儿园大班教学总结精选范例
  35. 201年简短的新年祝福语贺词
  36. 只有一个地球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37. 《木兰诗》教案设计范文
  38. 我的国庆节作文
  39. 教师敢转争心得体会
  40. 弟子规读后感300字优秀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8 21:38:18
本页面最近被 80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西,TA在页面停留了 7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