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露营美食书的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露营美食书》之所以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书中有一百多道让你口水流到停不下来的简单易学的美食,以及16段充满浓浓亲情的露营故事。这些露营美食与无限享受只需要一个锅就可以搞定,快与我一起走进露营美食的世界吧!
我下面介绍其中几款十分容易做而又可口的美食。甜品中有入口即化的法式岩浆巧克力,一口一个的纸杯蛋糕;美味可口的海鲜蒙古饭;实在的溜三丝等等。书中还有许多美味等你来做品尝。这本书也让我回忆起了我第一次参加野外露营时的一些趣事。第一次露营在户外烧烤的过程还历历在目,当时我拿起一大把牛肉串,羊肉串放在烧烤架上,经过十几分钟的反复翻转之后,串烧的香味扑鼻而来直至我的心房,将烤好的串烧上均匀的撒上孜然粉,哇,太香了!加上可口的海鲜拌面,我和伙伴们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满嘴的油也顾不上擦,真过瘾啊!告诉你露营野餐成功和好的烧食工具密不可分。例如快速加热的高山气炉,实用的烧烤架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野餐工具。
让我们读完书,在实践中细细品味美食带给我们的快乐吧!美丽的自然风景加上可口的美食,相信你一定喜欢。
拓展阅读
1、阅读力这本书的读后感
春雨树创意美术
阅读什么?如何阅读?写作什么?怎样写作?带着这些困惑,我打开了《阅读与写作》这本书。作者是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大家,书中配图是漫画大师丰子恺,可谓珠联璧合。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第一篇是叶圣陶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发表于一九六二年的《文汇报》。五十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依然亲切、中肯而又生机勃勃。"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现在速食文化遍地,只有迅速没有认真。而"阅读习惯不好,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 叶圣陶先生一针见血,挑明写作的基础是阅读。不会写就是因为不会读。
"有些老师喜欢大家挂在口头的那些好听的话,学生作文写上那些话,就给圈上红圈。学生摸准老师喜欢这一套,就几次三番地来这一套。特别严重的是习惯了这一套,往深处想和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途径就给挡住了。"看到这一段,我拍疼了大腿。上三年级的儿子总是在作文结尾写上这类的句子: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想象力。让他删去,他还舍不得。我这个业余老师教得不好,对文章的精彩之处和生活的细节没有引导他去琢磨和品味,如此这般,他肚子就没有多少存货,轮到写作自然捉襟见肘。以后应该鼓励、指导他多写生活经历,写场景的细节,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所谓越具体越生动,越细腻越鲜活。
智能手机带来了通讯沟通阅读分享的便捷,也极大地分割了注意力。"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现代人的时间过于碎片化,如何深度地系统地阅读,是头等大事。我要将书架上的书籍,依据夏丏尊先生说的三种进行分类,有优先秩序地系统地阅读消化。
谈到写作,很多人头皮发麻,一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才好,二是有了命题不知道如何写。"写作什么呢?要写出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育家的一句话,醍醐灌顶。经验就是生活,要在生活里下功夫,去亲身经历感受,才有写作的材料。我看孩子写自己的假日活动就很有画面感,但面对诸如"我的理想"之类的命题,他是一筹莫展。
"怎样写作呢?最要紧的是锻炼我们的语言习惯。"大家之言,切中要害,书店里的写作指导书啰里啰唆,都没有讲到根源上。 "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勉强凑在语言里。"说话,居然是写作的练习。对于有心人,学习无处不在。日常谈吐中倘若注意内容的逻辑安排和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之形成语言习惯,移植到白纸黑字上的文章自然通顺,且有神采。与其研究写作技巧,不如练习好好说话。
《阅读与写作》后半部有经典文章赏析,如鲁迅的《看戏》和朱自清的《背影》,仿佛让我回到童年,朗朗读书声里浮现出江南戏院和那个穿着黑布大马褂的身影、朱红的橘子……一本好书,一篇美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实用的知识,还让我们体验到阅读本身的快感。掩卷静思,这本书如同迟到的幸福,但迟到总比错过的好。
2、阅读力这本书的读后感
阅读与写作演讲稿
蓝定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这两周是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学校为什么要成立读书节?可见读书的重要。同学们,语文学习的两个重点及难点,就是阅读与写作。今天老师就来跟大家讲讲阅读、写作吧。
同学们,学校不惜花那么多的精力,给每个班级配置了一个书柜,我们的书柜从木头的到不锈钢的,从两格到如今的三格四格,不断地完善,从锁门到如今的时刻敞开着,每个学期都为同学们添加新书,从几十本到几百本不等。都是为了同学们能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同学得好好保护这些书,好好读这些书,别枉费学校、老师们的一番好意。
同学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同学们,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同学们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学们,老师说了一大堆阅读的好处。你在平时的阅读中,感受到了吗?读什么书好?学校发给我们的课本,肯定要好好地去读,去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
一二年级的同学,识字不多,可以借助有拼音,有图画的书去阅读,不明白的可以问父母、老师来弄清楚。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可能更多地去看小故事,童话故事类的书。
而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同学,我们基本上不看拼音版、较多图画的书了,应该看以文字为主的书籍。看每学期老师给大家推荐的书,跟课文有关的书,如,我们学习《蟋蟀的住宅》,我们去看《昆虫记》,还可以去看法布尔的其他著作。课室书柜的书,都是老师们根据年级段需要精心挑选的,能在一学期或一年时间看完,都了不起!
越高年级,我们更要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健康的书籍,我们都应该去读一读,能读懂的,我们精读;不太能懂的,我们粗读。读了什么书,可以跟父母、老师、同学交流一下书中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书中写一写批注,做一做读书笔记,记下好词,佳句,有时间就翻阅一下,加深记忆。
同学们,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每天忙得很,哪有时间来读课外书啊!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书包里放一本书,随时可以拿出来看。课余时间,别人在玩耍时,你可以看书。别人在玩手机,在看电视时,你可以看书。别人在磨矶作业时,你可以看书。一行两行,一页两页,天长日久,你会看完一本又一本的书,增长到了不少的知识。大脑就比别人灵活、聪明,知识比别人丰富……林海音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们怎么能不读书呢?
有同学会问,老师,我看了好多书,怎么还是不会写作,还是写不好作文?同学们,我们书本的课文,几乎都是名家作品,都是些优美的文章,都是我们写作的范文。我问你们:这些课文,你认真去熟读了吗?特别好的段落,你去背诵了吗?老师讲课时,提到的内容,讲到的写作方法,你听到吗?你做到学以致用吗?
我们阅读,我们听课,都是在学别人怎么作文。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的确是。其实,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作文就是这样简单。
除了老师布置的小练笔,大作文,平时有时间,每天都可以用笔记录一下当天你感兴趣,或觉得有意思的人或事,有时间就多写,没时间就简单记录重要的。这要养成一个写作习惯。
有的同学会说,我每天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不是没什么好写,而是你没用心去观察,在家跟亲人在一起,在路上,有那么多的风景,那么多的人,发生那么多的事;在学校,有那么多的老师,同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素材的来源。每天,静下心来,回忆几分钟,或每周静下心来想一想,总会找到你要想写作的内容。
在写作中,你可以把平时摘抄的内容,摆在书桌上,随时翻阅跟你写作有关的知识,可以用上的,恰当用上,可以仿写的,我就对着来个仿写,词语也好,句子也好,段落也罢。这就是学以致用。写作时,书桌上还可以放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不会写,不太清楚的,我们请教这位哑巴老师,再好不过了。
名家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写完一篇文章,要耐心地进行修改。我们班同学修改文章是这样的,蓝色笔写的,用黑色笔修改,相反就是,用黑色笔写的,用蓝色笔。一边读一边改。自己改好后,朗读给父母、家人听,征求他们的修改意见。这样做,文章改好了,朗读能力提高了。来到班上,再交给同学修改,这时,就要用红色笔了。通过同学的修改,文章会更优美,修改别人的文章,又能学到别人的优美词句、作文的方法等,一举多得。好文章是要分享的,跟家人分享,跟老师、同学分享。有可能的话,可以投稿杂志报刊,说不定可以跟全国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多么有意思的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请同学们从阅读中找到快乐。一日不写,手生。这句话不但讲练字,我想,也可以用在写作上。请同学们在家备个笔记本,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日久天长,你会从写作中找到乐趣!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2016.11.28
3、阅读力这本书的读后感
在这漫长的暑假中,我读了许许多多本好书,在这其中,就有《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这本书,听着名字就觉得是一本好书。 你记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吗?要不是她旧事重提,这本书注定被人们遗忘了。这本书的作者,来自英国的——伊丽莎白.古吉在天之灵,一定会感谢罗琳的。
书里一个名叫玛丽亚.梅里韦瑟的小女孩,也是故事的主角,由于母亲早早离异,十三岁时,父亲去世,走投无路时,只好和家庭教师——赫利特罗普小姐,还有一只叫威金斯的狗,只能投奔月亮坪庄园的堂叔。当载她们的车子初进庄园,在月光的照射下,看见一匹小白马一闪既逝。小女孩怀疑自己看错了。
到了古堡里,她发现这里有许多的新朋友,尽管是动物朋友,一只不像狗,却说它是一只像狗的狮子—郎尔夫,黑猫北卡拉。她还发现每天给她送鲜花的人——马默杜克。玛丽亚听说了梅里韦瑟湾那边人的恐怖,就偷偷去看,无意中救了一只被捕兽夹夹住的小野兔,被那群人发现时,两年前在伦郭消失的男孩罗宾及时出现,救了她和小野兔。
在和罗宾的谈话中,她知道了罗宾是在梦里到伦敦跟她玩,这是多么神奇啊!星期天的时候,她跟堂叔去教堂,在场的老牧师那知道梅瑟家族的黑暗史。于是,她和罗宾,带着动物们一起去告诉他们事情的真象,可他们还是不讲理……
九至十二岁的小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好书,想知道事情的结果,就耐心地去看看吧!
4、阅读力这本书的读后感
《青鸟》是一部关于理解爱与幸福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棣棣、咪棣通过宝石帽子看透事物的灵魂,让他们看到了事物的一切。在看透事物并理解它们真正的道理的同时,为了来让仙女的女儿好起来,还和狗、猫(其实猫只是想让自己活下来)、面包、火、水,糖一起寻找幸福青鸟的故事。他们很多次让青鸟消失,最后发现青鸟就在自己家里,幸福也在自己家里。
我最喜欢棣棣,他勇敢、帅气、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为了找到青鸟让自己;咪棣和狗差点儿*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
我从中明白了有些表面上幸福,实际不幸福的事物就像包了糖衣的苦药片,糖衣化了,苦药片就会露出来。有些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无形的幸福中,只是我们看不见,那些不知足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幸福,就像猫感受不到甜味一样。我还从中明白了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懂得本来拥有的幸福。
光无处不在,只要是对人们有益的正确的,就连晚上让人们感到放松的黑暗也是光;死亡不存在,只有生命无限延续,就像生孩子一样,不停在延续生命;别人的思想不一定可靠,要自己去试探。就像三个高矮不一的人过同一条河淹没的位置不一样。
《海蒂》和《青鸟》都是关于爱和幸福的作品,只是一本是理解爱和幸福,另一本是给予别人爱和幸福。
我觉得爱是无形的,无时不包围我们,给予别人爱和幸福,自己也会感到幸福,因为看到被自己关心的人幸福,自己会感到欣慰和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1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