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1

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于是乘舟东下夔州。其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回纥经常犯边,地方割据势力的争斗也愈演愈烈,时局颇不太平。代宗大历二年(767)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百病缠身,耳聋齿落,年已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长江边上的一座高山,面对汹涌奔腾的长江水,诗人感慨万端,于是写下千古名作《登高》。

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写眼前具体景物。作者选择了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六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每种景物后边加了一个形容词,十分准确地写出夔州清秋独有的特点和凄凉的韵味。颔联则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渗入作者的想象,从大处着笔,写出夔州无边无际的秋色。无边,见其辽远;萧萧下,不仅写秋声,亦可见秋色之深。不尽,写长江源远流长;滚滚,写长江风急浪大,波涛汹涌。这两句写景,雄浑壮观,境界阔大。以上两联,把万里山河的秋空、秋气、秋声、秋色一一写出。当年孔子曾在长江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此,千古文人站在长江边几乎都要发出对于时间的兴叹。杜甫也不例外。他本来怀有救济苍生、致君尧舜的抱负,但却生逢乱世,半生穷困潦倒,四处漂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如今年龄老大,却一事无成,现在面对滚滚东逝的江水,百感交集。因此,借景抒怀,无形中传达出流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喟。

后四句抒情。颈联写登高的感慨。宋罗大经说: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此评颇中肯綮。诗人离家万里,常年作客他乡,时逢令人伤感的秋季,年过半百,身体多病(据考,他患有肺病、糖尿病、风痹等症),无亲无故(其时,李白、高适等大诗人皆已去世),孑然一身,登上高台。十四字把登高的感慨写得深沉感人,又与颔联相照应,让人觉得诗人的感慨秋思像不尽的江水和无边的落叶一样驱赶不掉。尾联承接颈联,继续抒发无穷无尽的无法排遣的秋思。上句写国难家仇,诗人一生艰苦备尝,故而两鬓白发苍苍,这是诗人一切不幸的根源。下句写诗人生活穷愁潦倒,本可借酒浇愁,可是因为多病,最近罢饮,愁何以堪?

总之,这首诗通过秋江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半生艰难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是诗人晚年重要的代表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

首先是它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前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诗人驰骋万里,上天入地,为我们画出一幅辽阔高远的秋景图画。颈联从空间(万里)和时间(百年)横纵两个方面,由异乡漂泊,写到衰病残生,几乎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尾联则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愈写愈深。这样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古诗中实在少见。

其次,诗人善用深秋景物渲染苍凉的气氛,烘托沉郁的感情。这与后面的抒情遥相辉映,情景交融。

另外,律诗本来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八句皆对,不仅有上下对,也有当句对(如首联)。格律严谨,属对精工,而又一气贯注,流畅自然。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胡应麟评价说: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深沉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拓展阅读

1、《漫成一首》古配画的内容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背景】:

这首流寓巴蜀时期写的,写夜泊之景。

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句中洋溢着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

2、中古——墨梅

【**--教案】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这是一首题画。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的品格。

这首题为墨梅,意在述志。人将画格、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自己的立身之德。

3、关于楼》

【**--教案】

花近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吟。

作者简介:

(71x—77x),字子美,晚年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篇,作被称为“史”;他集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人。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3)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4)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5)西山寇盗:吐蕃。

(6)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 ,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7)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吟:情调哀伤的曲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吟》。

翻译:

繁花靠近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

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

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吟》。

这首是76x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在成都所写。当时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作者写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寄景抒情,写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的豁达雄浑的境界。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之最上者。”

这首是76x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在成都所写。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历代家对于此评价极。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之最上者。”(《唐别裁》卷十三)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比较李的优劣,有一种说法是七古(包括歌行)、平手,五古、老略胜,七绝、李白胜,五绝、李白大胜。五律、略胜,七律、大胜。至于五七言排律,一千多年,似只有老一个人的还拿得出手。而中唐后,律成为主流,尤其是七律地位似乎最,而作为律中圣手的老自然地位也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人愁思满腹,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临”二字,则以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楼所见。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篇,用来比喻这首《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来聊以自遣。

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家对于此评价极。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之最上者。”(《唐别裁》卷十三)

【鹤注】当是广德二年春初归成都之作。吐蕃去冬陷京师,郭子仪复京师乘兴反正,故曰“朝廷终下改”,王洙谓崔旰起兵西山者非。王粲有《楼赋》。

花近楼伤客心①,万方多难此临②。锦江春色来天地③,玉垒浮云变古今④。北极朝廷终不改⑤,西山寇盗莫相侵⑥。可怜后主还祠庙⑦,日暮聊为《梁父吟》⑧。

(上四楼所见之景,赋而兴也。下四楼所感之怀,赋而比也。以天地春来,起朝廷不改,以古今云变,起寇盗相侵,所谓兴也。时郭子仪初复京师,而吐蕃又新陷三州,故有北极西山句,所谓赋也。代宗任用程元振、鱼朝恩,犹后主之信黄皓,故借祠托讽,所谓比也。《梁父吟》,思得诸葛以济世耳。伤心之故,由于多难。而多难之事,于后半发明之。其辞微婉而其意深切矣。)

①古:“西北有楼。”陆机:“春芳伤客心。”②《书》:“嗟尔万方有众。”《》:“王事多难。”刘孝绰:“况在临地。”③锦江,别见。梁简文帝:“春色映空来。”④《臆》:玉垒山在灌县西,唐贞观间设关于其下,乃叶蕃往来之冲。卢思道《蜀国弦》:云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楚辞》:“怜浮云之相样。”左恩:“荒涂横古今。⑤《尔雅》:”北极谓之北辰。“【远注】终不改,所谓庙貌依然、钟簴无恙也。⑥【顾注】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京师,立广武郡王承宏为帝。郭子仪收京,乘兴反正。是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适不能救。西山近于维州。⑦吴曾《漫录》:蜀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挟即武侯祠,东挟即后主祠。蒋堂帅蜀,以禅不能保有土字,始去之。所谓”后主还祠庙“者,书所见以志慨也。⑧朱瀚曰:《蜀志》: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本传不载吟,乐府所载,言二桃杀三士,其义殊鄙,何取而好吟之。且躬耕南阳而其辞则云”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于事不合。又云力排南山、文绝地纪,语气浮诞,岂武侯所屑道。尝考乐府解,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旬日不得归思其父母而作《梁父歌》,本《琴操》也。武侯早孤力耕,为《梁吟》,意实本此。又陆机、沈约皆有作。一则云丰水零露,一则云秋色寒光,叹时暮而失志,正与雨雪思归有合,益征三士之说为不经矣。今按:旧注以《梁父吟》为欲去朝中谗佞,黄生谓即指楼所咏之作,此另一说也。王嗣奭曰,首聊写临所见,意极愤懑而犹未露,此家急来缓受之法。锦江玉垒二句,俯视弘阔,气笼宇宙,人竞之,而佳不在是,止作过脉语耳。北极朝廷,如锦江春色,万古常新,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倏起倏灭。结语忽入后主,深思多难之故,无从发泄,而借后主以泄之。又及《梁吟》,伤当国无诸葛也,而自伤不用亦在其中。不然。楼对花,何反作伤心之叹哉。

朱瀚曰: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楼情事。又矫首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盗频仍,遂傍撞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父吟》,而不忍下楼,其自负亦可见矣。

申涵光曰:北极、西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叶梦得《石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贺裴晋公破蔡州回》”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

-----------仇兆鳌 《详注》-----------

名家评价:

浦起龙:”声宏势阔,自然杰作。“

沈德潜:”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之最上者。“

朱瀚:”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楼情事。又矫首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盗频仍,遂傍撞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父吟》,而不忍下楼,其自负亦可见矣。“

申涵光:”北极、西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叶梦得:”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贺裴晋公破蔡州回》‘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语远而体大也。“

李子德:”造意大,命格,具可度越诸家。“

4、2020中考语文:古题分

一、内容情感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解说和分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人开阔*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答题步骤

(1)描绘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点击查看更多登高杜甫诗词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7001.html

热门阅读

  1. 签订租房协议书的注意事项
  2. 2016年新春佳节祝福语
  3. 席慕蓉经典名句50句
  4. 关于《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5. 设备主管的个人简历
  6. 安徒生童话《墓里的孩子》
  7. 清新又有诗意的唯美签名
  8. 励志成功的名言警句
  9. 送给同事生日祝福语
  10. 有关于《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方案
  11. 大学本科网络教育的自我鉴定
  12.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13. 中考动员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14. 古诗凉州词 唐 王之涣
  15. 关于青春的句子有哪些
  16. 母亲的牵挂比赛演讲稿范文
  17. 地税所努力创三优推进规范化会议发言稿
  18. 怎么写买卖安置房合同
  19. 描写情人离别的诗句
  20. 高中三年级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21. 爱不断在散文
  22. 又到中秋月圆时五年级作文
  23. 谨慎的解释及造句
  24. 拼音的教学设计方案
  25. 中班神秘的消防员教案范文
  26. 最个性搞笑生日祝福语
  27. 工程施工班组劳务合同例文
  28. 交通集团总公司经理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
  29. 花木兰的故事
  30. 教师不要让你的事业清贫公众演讲稿
  31. 好朋友订婚祝福语201
  32. 那天中彩的教学设计
  33. 小品剧本《土豆诊所》
  34. 快乐跟穷富无关的美文摘抄
  35. 形容春天兴奋的诗句
  36. 《小熊请客》教学设计范文
  37. 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感想
  38. 雷锋日记的内容
  39.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40. 高适的送别诗有什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