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桃园忆故人》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59:34

秦观《桃园忆故人》诗词鉴赏

玉楼深锁多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作者】

秦观,北宋著名词人。学“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北宋杰出的婉约派词人。

【今译】

玉楼上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是谁共她渡过这悠长而又寂寞的夜晚?

但见枕头和被褥上绣着的鸳鸯和凤凰都成双成对,不免有些害羞。

沉闷的心情使她穿着衣服便昏昏入睡。

突然间,无端端的,军营里的号角声响徹了长空,惊破了她的新梦。

眺望窗外,但见明亮的月光和带露的花朵,屋顶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晚霜。

此情此景,无可奈何,唯有弹一曲《梅花弄》给以示慰借。

此首写困居高楼深院,与外界隔绝的妇女。长夜漫漫,谁与共处?而“枕衾鸳凤”,最易惹人愁思。和衣闷卧,刚入梦境,却又被城头角声惊醒。唯见窗外月华霜重,又断续传来梅花三弄,令人愁不忍听。这首词抒写了幽闺深锁,独居无聊的苦闷。情思缠绵,意境凄婉。

此咏古代仕女冬夜闺情,上段写独居的苦闷,下段写百无聊赖的远思。“深锁玉楼”,是她们狭隘孤清的天地。“多情”,是她多愁善感的人生。这句为全篇总冒,下即扣定冬夜写。总之,一片凄凉境地,无限幽怨情思,宛转描来,非常深刻。

若以少游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

拓展阅读

1、《虞美·碧天上栽和露》

【作者简介】(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 生坎坷,所写,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少游祠,丽水的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家村、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肠。

这首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贵官云:‘碧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那正是美命运的象征。

“碧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先声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不是”二字颇耐玩味。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在不用系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的缺失。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系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杜甫有:“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杜、陆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然着笔在花。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花更显出脉脉含情。然而也许女主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是啊,无奈春光不由遣,无法把留。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来怜爱它呢?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叹之、怜之、伤之。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尾末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爱的儿不见了,不是更令肠断?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识;“轻寒细雨”,风物宜,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肠”的怨叹声中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之象征,在美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在那埋没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为美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也正是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读者可知,**赋之法,“衣被辞,非一代也”。

2、《八六子》原文

引导语:宋代的《八六子·倚危亭》是一首怀之作,表达与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

倚危亭,恨如芳草②,萋萋刬③尽还生。念柳外青骢④别后,水边红袂⑤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⑦。怎奈向⑧、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⑨,黄鹂⑩又啼数声。

【注释】

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②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③刬(chǎn):同“铲”。

④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⑤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

⑥娉(pīng)婷:美貌,指美

⑦“春风”句: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⑧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方言,“向”字为语尾助

⑨销凝:消魂凝恨。

⑩黄鹂:又名黄莺。

【作品介绍】

《八六子·倚危亭》是宋代的作品。此为一首怀之作,表达与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从艺术上看,整首缠绵悱恻,柔婉含蓄,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某位佳的深深追念,鲜明地体现了婉约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白话译文】

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表达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全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首先,最大的特色是“专主情致”。抒情性原本就是长于的特点,则将的这一特长加以光大,在这首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的上片临亭远眺,回与佳分手,以情直入,点出眼在于一个“恨”字。以“芳草”隐喻离恨,又是眼前的景物。及“柳外”“水边”分手之时以“怆然暗惊”抒发感受,落到现实,无限凄楚。而的下片则设情境写“恨”。用“怎奈”、“那堪”、“黄鹂又啼数声”等句进一步把与佳分手之后的离愁别绪与仕途不顺,有才得不到施展的身世之“恨”,融于一处,并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其次,这首的意境蕴藉含蓄,情致悠长,耐寻味。善于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来传达自己伤感、迷惘的意绪。在这首中,上片以“萋萋刬尽还生”的芳草写离恨,使感到的离别之恨就象原上之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灭。下片创设了三个情境具体表现这一点:“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都随流水而去,“素弦声断,翠绡香减”,对好景不长、离别在即的无奈溢于言表,此其一;其二是离别之时情境的渲染,“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以凄迷之景寓怅惘、伤感之情,意蕴十分丰富,是极妙的景语;其三,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急转直下,声情并茂,“销凝之时,黄鹂又啼数声”,一“又”字,既与起笔“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遥相呼应,又再次突出了前面所述的两种情境,意蕴境中,韵逸言外,凄楚伤感之思自在其中。作者善用画面说话,举重若轻,寄凝重之思于轻灵的笔触之中,如游龙飞空,似春风拂柳。

最后,这首的语言清新自然,情辞相称,精工而无斧凿之痕。前曾这样评论:“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之所以能有如此高超的语言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工于炼字。这首中“飞花弄晚”“残雨笼晴”这二句是互文的,意思是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这里的一“弄”一“笼”,既音韵和谐,又能使产生无限想象,十分贴切生动。另一方面,由于长于化用古句入,使之为己所用,更加富于表现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倚危亭”三句周济称为“神来之笔”,实则从李后主《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脱化而来;“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则暗用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洪迈《容斋随笔》认为的结尾两句是模仿杜牧同一牌的结尾“正消魂,梧桐又有移翠阴”。不论模仿是否属实,这两句的妙处远胜过杜牧的此句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继承前语言是有创造性的,惟有创造方能显其生命力。

(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北宋文学家,北宋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上倾向旧*,哲宗时“新*”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识。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长于抒情,敖陶孙《评》说:“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其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为神奇”的名句(见《蓼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源》说:“少游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高邮》。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又善书法,小楷学钟、王,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真、行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为“直龙图阁学士”。高邮文游台、读书台、《邮帖》石刻、扬州云山图、“淮东第一”石刻,保存至今。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3、《南歌子·香墨弯弯画》宋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这首主要写一个女子,在如何用心地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打扮好之后,想起恋不在身旁,有谁来欣呢?于是引起一番愁思。

的上片刻划这个美女,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梳妆图。“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香墨”,画眉的螺黛,是黑色。“燕脂”即胭脂,是红色。这两句虽未直说她在画眉、搽脂,但从“画”且“弯弯”,“匀”且“淡淡”中,可以体会得出她是在怎样精心地打扮自己。“揉蓝”二句,“揉蓝”,古从蓝草中提取青色,称揉蓝。黄庭坚《点绛唇》有“泪珠轻溜,裛损揉蓝袖”句。“檀唇”,形容女性唇吻之美。檀为浅绛色,近赭的红色,《花间集》张泌的《生查子》有“檀画荔枝红”句,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后一句写她眉画好了,粉搽好了,最后的工序是把口红圆圆地涂在唇间,曰“点”。但“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语”,却埋下情事的伏笔。既然是“独”,却又精心打扮,这是为谁悦容呢?分明画外还有一个在,女子对恋的回归还抱有一线希望。

的过片,虽也不多写情事,但也不是单纯写景,对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有明显的发展。“去”二句,写恋走了,如同流水悠悠逝去,再也不回来了。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以美迟暮的暗示。“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不死的写照。结拍“乱山”两句:“行云”喻恋的踪影,古里多用以比喻薄情郎,如雍陶《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正是“乱山何处觅行云”的注脚。由于女子心烦意乱,视群山便成“乱山”,这是移情于物的结果。女子最怕夜间孤苦,可偏偏又是一个黄昏来了,“又是”二字蕴涵着这种等待和失望远不是一次了,愁怨之情溢于言表。

4、《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宋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与绿杨俱瘦。

这首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与绿杨俱瘦。” 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评》评曰“险丽。”《古今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之瘦,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点击查看更多秦观《桃园忆故人》诗词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6007.html

热门阅读

  1. 致初中毕业的青春句子
  2. 18岁生日的祝福语
  3. 含荷花的古诗词
  4. 教师节尊师重教演讲稿
  5. 夏天养生短信问候语
  6.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诗句鉴赏
  7. 关于《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模板
  8. 席勒的名言集锦
  9. 父爱的味道父亲节作文
  10.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分析论文
  11. 201年清明节小长假祝福语
  12. 一块石头的价值作文1500字
  13. 担保人的保证协议范文
  14. 九月祝福语短信汇总
  15. 端午节快乐作文650字
  16. 超市供货合同模板
  17. 情感散文:心的点缀
  18. 因责任而幸福征文800字
  19.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范文
  20. 玩具购销合同
  21. 创刊周年庆贺词
  22. 2015年两讲两促心得体会
  23. 《东关·烟水苍茫西复东》原文赏析
  24. 最新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25. 有关东张西望的造句
  26. 抒情句子精选
  27. 幼儿园小班个人计划范文
  28. 英文结婚祝福语大全
  29. 课文《斑羚飞渡》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0. 牙齿下岗记小学作文
  31. 房屋买卖协议书模板
  32. 宫锁心玉经典语录精选
  33. 201情人节温暖深情祝福语
  34. 201年5玫瑰情人节祝福语
  35. 简历自荐信范文
  36. 2018年猴年春节祝福语短信
  37. 《海底捞你学不会》读后感范文1300字
  38. 《认识平方千米》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39.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40. 茶话会来宾确定礼仪和座位的短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