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3

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故事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美国埃尔米拉商业学校。1896年进入美国“全国收款机公司”担任推销员,1914年进入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任公司经理。1924年改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为IBM公司,成为IBM的创始人。1956年去世。

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推销员到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成为IMB公司的创始人,并被尊为“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经历坎坷而又辉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然而,重新创业又谈何容易。虽然帕特森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只好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40岁的创业

40岁的年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早过了创业的年龄,但沃森不这么想,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潜力还远远没发挥出来,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弗林特是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号称“信托大王”。他对沃森的才干早有所闻,旋即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等。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沃森之所以对这家公司感兴趣,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产品。他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最初,因为沃森曾经被定过罪,董事们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经理,但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但是大家在心里是看不起他的。公司里沃森是孤立的,只有弗林特一个人支持他。从1914年到1924年,沃森就这样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着,发挥了当初死缠烂打当上推销员的精神,用自己的成绩改变众人对他的歧视。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他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霍勒利斯制表机。不久,*部门也采用了制表机。沃森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机——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订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是年,沃森刚满50岁。

*智慧应对经济大萧条

20世纪30年代初,IBM开始进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的托马斯·沃森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多么重要,将怎样改变世界。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几乎使所有公司破产,IBM的*也一度暴跌。沃森坚持相信对付经济大萧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一些人开始酗酒,另一些人轻易坠入情网,沃森的“嗜好”则是雇用推销员。

当其他公司大批裁员时,这种大量雇用职员的做法被人们视为疯狂的举动。不过,正是这种*智慧使IBM能够承担5年后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订货。IBM的公司规模由此扩大了两倍。同时,托马斯·沃森作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被载入美国商业史。

拓展阅读

1、女士的手心情随笔

在慕尼黑培训的10天里,女士作为赛德尔基金会的代表具体负责培训班的日常安排,与我朝夕相处。她热情开朗、幽默大方、严谨细致,体现了日耳曼人应有的品质,但令我最好奇的是她使用了15年的爱立信手

我从资料中得知,德国人使用照相的平均年限是15年,手的使用年限平均10年,总觉得是理论上的概念,但直接地去接触和交流,才知道果不其然,就连导游高平(上海人)使用的手也有10年的历史。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简朴而又务实的民族,低碳和节约的意识,植根于文化土壤中,在理念上就是社会财富不仅是挣出来的,也是节约出来的,物品不坏不换,即便是坏了修好了再用,比如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还在,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

这次到德国往返都是乘坐汉莎航空公司的飞,除了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外,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节能环节。用餐的餐盒是硬质塑料做成的,可以重复使用;餐具不是塑料的,而是不锈钢的;卫生间用的擦手纸和卫生纸都是草纸。德国人很忌讳一次性的东西,一次性的餐盒、杯子,甚至是筷子不会一次性使用,即便是在中国人家做客,也会将一次性的杯子和筷子带回家冲洗后继续使用。德国人消费的擦手纸和厕纸都是最便宜的,尽管在大多数超市里都有各种不同档次的纸可供选择:有回收纸浆制造的,有超柔的,有湿厕纸,有带香味的,双层的,三层的,乃至四层的。而对德国的消费者而言,只有一种才是对的:那就是最便宜的那种。德国人知道,他们的钱不能就这么随便冲到桶里去。

在德国柏林和慕尼黑培训的十五天里,听了八堂课,参观了8个城市、镇、村、社区和工厂,每到一处,主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饮料和甜点自不必说,但饮料瓶却全是玻璃的,没有塑料的,就像回到我国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打开瓶的饮料喝完才能再开新瓶,*不允许浪费。在他们眼里,浪费水和其他资源,都是一种没有修养、不道德甚至是可耻的行为。无论在德国的城市和村镇,房顶都铺着瓦片,但是没有“瓦当”这种东西,他们在房檐处都装有横向的金属水槽。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倾斜的房顶流到拦水槽,再通过外墙树立的排水管流到一人高的金属箱,收集的雨水用于浇花和草坪。德国多雨,需要人工浇灌的时候不太多,用自来水浇灌的成本其实也并不高。

在与德国人一起聚餐时,总感到他们对食物特别节省,决不会铺张,点上一份西餐,一杯啤酒和饮料,让人觉得有点“小气”。但德国人不光把盘子里所有的东西吃光,还要拿面包片擦擦盘子。尽管西餐对我们东方人来说很难习惯,还是硬着头皮把盘子里的食物消灭掉。网上流传一个小段子,说有人不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结果被警察抓走了。这个段子有调侃的意味,但德国老人看到有人吃完饭剩余的食物多,则大声地呵斥,应是多次见诸于报端。

在德国,你只要留心去观察德国人的行为,节约和低碳将无处不在。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整个国家成了一片废墟,颓垣断壁、万业凋零、饥寒交迫、一片狼藉,德国人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勤劳节俭的品质,二十年后重新建立起了一个经济强国。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行为方式,不能不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2、《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狄兰·》读后感

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毁灭者。

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冬热病所压弯。

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

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哗的水流干涸的力

也使我的血流凝结。

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嘬吸。

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

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

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

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

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血

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

我也无言可告一个天气的风

时间已经在群星的周围记下一个天堂。

我也无言可告情人的坟墓

我的衾枕上也爬动着同样的蛆虫。

(巫宁坤 译)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人生命运和宇宙规律、人类体和自然万物间的紧密关联。通篇满布比喻和对比,韵律回环往复,这使诗歌本身既抒情又充满力量。初读此诗,印刻在脑海中的是从头至尾的比喻、不断堆叠的形象和一再重复的对比。细细品味,诗歌描述的各个场景犹如亲身经历般清晰可见,而诗人所用的比喻和对比,也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想象。

虽然这首诗里有一个叙述者“我”,但这首诗通篇都是人类与自然万物间的比对,可以认为这里的“我”就是人类的代名词。这首诗描写了各种力量,有创造生命的,也有毁灭生命的。这些力量在每一节诗中也都以相反、相同或相对的方式出现。诗歌第一节描写了生物体自身存在的力量:“绿色的茎管”从地下汲取养分,向花朵输送生长的力量,这种力量也使人类的生长发育成为可能。因此,作为本体的“绿色的茎管催动的花朵”与作为喻体的“绿色的年华”就凭借这种相似性构成比喻,而颜色的象征性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比喻。“绿色”是青春、希望的象征,正如这一对物现在所属的生命阶段,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朝向未来蓬勃生长。前两行诗人描述了创造性的力量,从第二行后半部分起诗人则描述了另一种力量——毁灭的力。后者使“树根枯死”,也使人类“毁灭”,两者间互为本体和喻体,并与上一组比喻形成对比。以上描述了一生一死两种状态。这一节的最后两句诗人又描述了第三种状态——“佝偻”、“压弯”了的生命。当然,这也是一种比喻,指朝向死亡的活着的生命,通俗的说法是生病了的体。诗人用“寒冬热病”比喻这种来自生命体的外部世界、又与体自身相互作用的力。“无言可告”进一步揭示这种力是不可抗拒的,阐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运,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情。这个比喻十分巧妙,相对于玫瑰的是寒冬的气候,而相对于人便成了寒冬易发作的伤寒病,两种状况能用同一个词语表述,可见诗人遣词的功力,更可见自然生物与人类间的相似性。

第二节,诗人着眼于地质世界,同样运用对比手法阐发人与自然界的关联。第一处的对比是,自然界的“血管”中流动着的水与人类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同样有维持生命的功能,流动性是相似点,促使水流和血液流动的力便是创造性的力、催生生命的力;相反,促使“水流干涸”的力和促使“血液凝结”的力也是同一种力,它们是导致死亡的毁灭性的力。节末两行,诗人再一次用“无言可告”表达了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无奈心情,“血管”与“水泉”都有“同一张嘴在嘬吸”,也证明人类与地质世界具有相同的命运。

第三节,诗人从宿命论的角度阐释了人类朝向死亡的命运。“衾布船帆”、“绞死的人”、“我的泥土”这些死亡意象像一股阴沉的风刮在读者心灵上;“拉着风前进的手/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一句,与“人死后要渡过通往冥界的河”这一传说暗合,更加剧了诗歌阴冷的氛围。在第四节中,诗人引入了“时间”这一全诗的关键词语,死亡不可避免的命运是因为时间的流逝。同时出现了颇具抒情色彩的字眼“爱情”,使诗歌本身冷峻的基调稍有缓和。这两节与最后两行一脉相承,死亡是一种宿命,即便爱情也难以挽回。将爱情与死亡并置的叙述方式更能表达诗歌的主题,使读者产生惋惜情,也有不寒而栗的心灵震撼。

所有这些对比的力中,毁灭性的力量总比创造性的力量强大,死亡的宿命是人与自然万物都不可避免的。从诗歌形式来看,描述死的行数也远远多于描述生的行数,体现了诗人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形式与内容完美契合。同时,诗节本身的安排也是一种循环——诞生—生长—死亡。所有用对比方式描述的力其实是同一种力,这种力既创造生命,也毁灭生命。这是一种宇宙循环观。诗人在描述人类难免一死的宿命时着眼于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不是能给自称是社会人的我们一种启示?

(乔 华)

3、关于云的奋斗

小时候我有很大的梦想,想进清华、北大,也有很大的使命,想为国家做贡献。但因为缺乏创新手段,一次次没有考上。我在想为什么没考进清华?

小学我念了七年,中学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我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好学生,但也没变成一个坏学生,小学我是最好的小学生一。我们去参加重点中学考试全军覆没,第二年再度全军覆没,后来实在没有中学要我们,就把小学改成杭州天水中学。在杭州历史上,只有这一所小学被改为中学,改了一年后实在不行,后来撤了。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我们这里,还是出在教学的方法上。

云说,信息时代是认为"我比别人聪明",数据时代是别人比我聪明。

我分析为什么自己考试考不好,老师讲的东西我永远记不住,优秀的学生是老师讲的他记得很清楚,然后一遍一遍几乎是原版的拷贝。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启迪。我认为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启迪的,是唤醒的。我们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获取更多的知识。以前可能需要大量的记忆,现在通过电脑一查就可以知道,中国人的文化中说勤劳勇敢,勤劳是很重要,器是永远不会偷懒的,人和器最大的差别,我们懂得创新。

我觉得未来学校和教育最大的*是发现、好奇、独特的思考,我们去唤起人的智慧,而不是教更多的知识。王安石变法是哪年?我到今天还记得是1069年,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个悲哀。1069年跟我有什么关系?知道是宋朝就好了,可是高考就考那些东西。我以前数学还不错,后来高考数学考了一分,我学数学时学 sin、cos、tan、cot,他们说很重要!到今天为止,我一次都没用到过。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去启迪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思考模式的人,去唤醒人的智慧,发现孩子的强项。这可能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来的巨大创新。

而我理解的企业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因为你要打败对手而创新,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为更大的名,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客户,为了明天--创新不是为对手竞争,而是跟明天竞争。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

十多年来,我做阿里巴巴从来没改过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小企业成长起来,成为明天的Google,明天的Apple,明天的腾讯,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说,阿里巴巴的*是投资负增长,我们挣钱确实没游戏公司多,但我们挣得踏实,我没骗过投资者。

我第一天就讲,我拿的钱是为十年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做的。我们拿到的钱影响了今天的一个行业,我不敢说我们有多大的贡献,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阿里人做出的贡献很大。我们自己可能没挣很多钱,但是我们创建了电子商务,创建了诚信体系和物流体系。也许今天没有回报,但是我相信三五年以后一定有回报。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弃什么。做企业有钱的人千万不要想有权,当*有权的人千万不要想自己有钱,这两个东西就像火药和火一样,碰在一起,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得才会踏实、稳健,而基于使命感的创新也才是持久的。

首先,我觉得创新一定是在企业外部。在大企业内部找创新其实很难很难,我相信乔布没有离开苹果那么多年,苹果不会有今天,是社会培养了他。

前一段时间,美国一个学者问我,"你认为学校应该怎么培养企业家?"我认为社会是最好的学校,学校给了我们框架,是社会培育了我们、锻炼了我们。公司两三千人的时候,是我最困难的时候,管理混乱,我不知道怎么办。那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家是怎么管理的?和尚是怎么管理的?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

我发现建国这么多年,国家无论经济好坏都很稳定。而我们公司内部换一个经理,所有人都要辞职。仔细去研究发现,组织部很厉害,**校灌输*的价值体系、组织部管人,效果很好。由此,阿里建立了自己的阿里学院,建立集团的组织体系。*副省级以上由*组织部集中管理,后来我们改成总监以上是集团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谱。我们今天换一个总监,换一个副总裁很方便,这样的制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是在公司以外。

点击查看更多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1008.html

热门阅读

  1. 情人节送女友祝福语
  2. 小学六年级日记500字
  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教案
  4. 教师节小学写给老师的祝福短信
  5. 如果我是班主任的小学作文精选
  6.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经典
  7.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
  8. 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
  9. 三八妇女节写给闺蜜的祝福语
  10. 关于桥的诗歌大全
  11. 高中上学期开学式发言稿
  12. 优美的好句子
  13. 形容冬天特别冷的诗句
  14.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
  15. 别了长安随笔
  16. 小学生关于借物喻人的作文小草
  17. 2016年早安心语短句
  18. 花开无岸诗歌
  19. 人生别留遗憾大学读后感
  20. 三度四适法写字教学培训心得
  21. 甄选爱默生名言4例
  22. 情系龙溪美文
  23. 学习雷锋手抄报简单
  24. 《乐高》教学设计
  25. 比较霸气的诗句
  26. 父亲节卡片祝福语
  27. 高二跨栏—栏间跑说课稿范文
  28. 胖哥自传随笔
  29. 描写清晨的句子和段落摘抄
  30. 元宵节的古诗词精选
  31. 关于感恩的句子
  32. 企业服务口号大全
  33. 睡前故事勇敢的章鱼哥
  34.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实践论文
  35. 课外读物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36. 一定要有一技之长演讲稿
  37. 自律的随笔
  38. 201年劳动节给朋友的祝福语
  39. 关于改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40. 2019幼儿园新年对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7:26:52
本页面最近被 61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海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4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