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故事分享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三字经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夕孟母,则伶楚。子不学,断机杼。
斗宴山,有义方。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织机拿剪刀把绳子都剪断了,说孩子不学习,自己那么辛苦也没用。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学习。后来,母亲听邻居说:在宴斗山上有一位隐居的老学者。他才华出众,教孩子很有一套。曾经教了五个孩子,到最后个个都成了朝廷命官。只要把孩子送到去老学者那里教,将来必成大器。有时母亲把孩子送到了老学者那里,孩子真的一天天聪明起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同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 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两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鲁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的《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在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论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平”。故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句美谈。
舜的传说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五子登科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时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家里人都不理睬他。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大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拓展阅读
1、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200字左右
小鸟咚咚刚从国外留学归来,他非常想念它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们,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回到家来。
他飞呀飞呀,看见了前面的山,看见前面的河。咚咚回来了,一看,树木怎么被砍光了?旁边有一只小鸟,咚咚问这里怎么变成这样?小鸟叹了口气说这里的树木被人类砍光了。什么,小鸟咚咚说。小鸟说我要走了,再见,祝你能找到家人。小鸟咚咚伤心地哭了起来,他大声说我的家在哪。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
可是,有一天,一群伐木工人来到树林里,动物们四处躲藏,最后跑出了森林。不久,树木被砍光了,这儿再也没有动物们快乐身影,没有了一片可以乘凉的地方了。不久,山洪袭来,没有了树木的阻挡,伐木工人住的村庄被洪水淹没了,洪水袭来的一刻人们会想到什么呢?
在大树法庭里,一棵棵树木列举电锯的罪状。
“我和妈妈在森林里玩,突然,一声巨响来了,瞬间倒在土上……她的声音震动了每一处”小树苗呜咽得说。“还有我的恋人,我和她正与鸟儿谈话,是他!电锯!猛地一下,于是,她倒下了……”一棵树痛苦回忆着。
电锯火了,说:“不!是人类!不是我!”
“不对!”“他在说谎!”“不要胡说!”
最后,树木们将它处以极刑。
但是,从那以后,悲剧还在上演………
月亮是黄色的,她的上面是手拉着手的太阳公公和云妹妹。
突然,他们的上面飘来一片乌云,很快,下起了雨。
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和云妹妹走下了月亮船,他们手拉着手走到比月亮船更高的地方。
原来,他们走的是一颗颗星星铺成的街道。他们跳了个非常好看的舞蹈,跳得很累,过了一会儿,就回家了,临走时,他们说:“明天见!”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草仰望苍穹,看见小鸟有妈妈给它喂食。
于是,小草想:我的妈妈是谁呢?我一定要找到我的妈妈。
第二天,小草将自己连根拔起,准备去找妈妈了。
它先来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看见了一只老黄牛。然后,它跑到老牛旁问到:“老牛爷爷,你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老牛摆摆身子说:“我不知道,你去问问别人吧。”
小草没有灰心,继续向前走。
它走啊走啊,走到了大海边的沙滩上,看见了一只红螃蟹。小草赶忙跑上去说:“你是我的妈妈吗?”红螃蟹瞪着眼睛说:“我才不是呢!你的妈妈是棕色的。”
小草灰心了,它正在想:难道我永远也找不到妈妈了吗?小草又伤心又难过地来到了一棵大树下。
大树看见了疑惑地说:“你在伤心什么呢?”
小草抬起头看着大树说:“我没有妈妈,你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吗?”
大树笑了笑,说:“呵呵呵,你的妈妈也是我的妈妈,它是所有植物生命的来源——大地。”
小草兴奋得一蹦三尺高,说:“真的吗?我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草恍然大悟:我的妈妈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啊。
上写字课时,小鸭写的字很不好,东倒西歪的。它看看小鸡写的字,啊!小鸡的字写得真好,它羡慕极了。
小鸭子想:“为什么小鸡的字写得那么端正,我却写不好呢?”忽然,它眼睛一亮,小鸡的新钢笔在阳光下闪亮。“啊!我明白了”,小鸭子高兴地叫起来:“是小鸡的钢笔好,它的字才写得好呢。”小鸭子轻轻的对小鸡说:“请把你的钢笔错我写写,行吗?”“你不是有笔吗?”小鸡奇怪的问。“我的笔不好,写出的字也不好看。”小鸭子说,小**笔借给了它。
小鸭子拿着小鸡的笔写了起来,奇怪?怎么还是写不好?这时,老师走过来了,知道了这件事。老师对小鸭子说:“要想把字写好,关键不靠笔,要靠自己勤奋、认真地练习。”小鸭子这才真正明白了字写得不好的原因,决定好好练字。
一天,森林里忽然刮起了大风,树枝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被大风刮到了地上,它扑着嫩*翅膀,可怎么也飞不起来。
这时,一个猎人看到了,他心想:今天真走运,没动一个手指头,就抓到了一只小鸟。于是,他大声地说:“哈哈!你今天插翅难逃了!”猎人说着,一把抓起正在挣扎的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猎人回家以后,把小鸟拿给他的宝贝女儿看,想给他的女儿当玩具,他的女儿看了之后,非常可怜这只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小鸟,她对猎人说:“爸爸,放了这只可怜小鸟吧!我想让它去找妈妈。”“好的,我的女儿真乖。”爸爸同意了。
女儿把小鸟放在草地上,她想让小鸟自己飞回家,可是小鸟不会飞。于是女儿在爸爸的帮助下找到了小鸟的家,他们架上梯子,把小鸟送回了家。
2、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
作家秦兆阳在《无题》诗的开头,有三个特别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是最应该记住的,最容易忘记的,谁记得母乳的甜味?第二个悖论:最应该感谢的,最容易忘记,谁亲吻过亲爱的土地?这第三个悖论,最感动的是最应该计算的,最容易忘记,谁计算过先行者的无数血滴。
过去常说*旗无数烈血染红。这句话过去常说,今天也要说,今后也要继续说。
啊,在盛大纪念中国**建*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为**流血牺牲的先烈,他们流下的血滴决不能计算。仰望鲜红的*旗,我不能热血沸腾,激发无数红色的记忆。
让我们先谈谈《阿坝*史》中感人的记录如今的四川阿坝地区是那般的美,雪山呈现银白色,天是那般的湛蓝,偶尔飘过的白云如同洁白的哈达。草地上盛开着黄色人参果花、蓝色报春花,悬崖间充满鲜艳的格桑花,有时广阔的高山杜鹃花映在眼前。但是,70多年前,这里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数万红军的尸骨。他们或战死在一个接一个的战斗中,或者被冻死,饿死在雪山上,陷入草坪。据一位老红军的回忆,那时落后的人能迷路,中途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士兵,死后是路标阿坝*史还记载着从后面来的人不需要指导,沿途的尸体可以找到行进路线。
听了这个资料,亲爱的朋友,你的心颤抖了吗?听了这个资料,我们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踏着*的足迹前进,什么是前进后继**路上的路标是什么?
如果你去青岛市***纪念馆,你可以在那里看到*的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遗像,看到李慰农、郭隆真、刘谦初、李春亭等*的遗像。纪念馆内的一些挽联是英烈伟绩惊人,滨海名垂后世的万众长歌哀悼英烈,四化伟绩慰问忠魂。
在纪念中国**诞生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考虑***和**先生,考虑优秀的**员和*的**,考虑感动中国的人物!
来到这个美丽的青岛,我想深入街道和小巷,寻找引起全国轰动的微尘。
2006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群体的名字——微尘。其中有很多人是**员。微尘是青岛热心公益事业的集团,是表现爱的公益品牌,表现青岛社会精神风貌的缩影,也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红色路标!微尘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因为有微尘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中*的*旗才能在今天继续保持鲜红色!正因为有微尘这样感人的人物和集团,滨海明珠青岛更加美丽!更有魅力!更有国际影响!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坦,伟大或小,明亮或暗淡,反映出不同的生命色彩。其中,决定的要素之一是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痛苦乐观、生死观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先辈和优秀的**员学习,向感动中国人物和集团学习,把崇高的意识融入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永恒的品格,不要感慨岁月,不要追求浮华和浮躁,不要羡慕追加的贪婪,只要不后悔心灵,用好的品格写人生的篇章,为*旗争光!
3、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
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_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_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_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_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_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_包的地方。如果把_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_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左手托起_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4、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