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杂文随笔
所谓命运即为改变不了的过去和充满变数的未来。
父亲常常教育我要获取主动控制命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命即命,运即运,有命才有运。
这个夏天的成长比我活的这几十年成长的还要多,原来生与死就在一刹间,原来死亡离我是那么的近,原来一夜白了头并不是传说。生命的宝贵使我们更应该好好过好每一天,什么名,什么利,只要有命一切都是好的,只要无命一切都为空。
癌症,肿瘤等这些要命的病名一直都感觉是书上的代名词,当这些要命的名字被医生告知发生在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时,感觉整个世界都要灭亡了,原来我们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所以我告诫所有拥有生命的朋友一定要爱惜自己,不要等到死亡来临时才想起我应该要好好保护姓名的。
我的弟弟比我小十多岁,所以十几年来我独得父母宠爱,可是那是我不喜欢在家呆着,是的,小孩子都喜欢找小朋友玩,可是那时候我更羡慕的是他们都有兄弟姐妹,总是有人能和他们一起叫他们的爸爸妈妈们:爸爸,妈妈。终于在十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兄弟,虽然好多大人会开玩笑说以后有了*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只爱你的弟弟,可是我却出奇的开心,妈妈怀孕肚子最大是很冷的冬天结了很厚的冰,那时候我们这里还会下很大的雪,我帮爸爸一起铲雪,总是很小心的跟在妈妈身后扶着她,生怕妈妈不小心摔倒。
还记得弟弟出生的那个夜晚,爸爸妈妈要去医院生*,怕我一个人在家害怕,就帮我把外面锁了起来,那个晚上其实我一点也不害怕,他们走后,我没有再睡着,因为我怕因为我的贪睡没有在弟弟回来的第一时间看到他,我就紧张而又激动的在床上等待着,终于在凌晨4点多爸爸妈妈回来的,爸爸把妈妈放到床上,又小心地把弟弟放到床上告诉我说这是你弟弟,看着弟弟小手小脚的挥舞,我便明白这个小朋友便是我一生要守护的弟弟,高兴又害羞的我不知道内心激动了有多久,后来被爸爸强行按到床上,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早已没了睡意,冬天里天总是亮的很慢,天刚微微亮一点点,我便一口气跑到村西头告诉奶奶我有弟弟了,带着奶奶回到家后,又跑到邻村去告诉姥姥我有了个*,很多人告诉我不用那么急,他们会知道的,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有多么的兴奋。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起慢慢长大,虽然他很调皮,虽然后来我是住宿生,但我仍旧很快乐,我从来不埋怨弟弟的存在,我从来不担心爸爸妈妈会因为弟弟的存在而减少对我的爱,因为我认为那是应该的,因为我已经比弟弟多拥有了十年的爸爸妈妈了。
可是在这个夏天,弟弟突然就深度昏迷了,就在他昏迷的两三天前我们开视频他还是活蹦乱跳的,那一天我上班的前1分钟,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弟弟生病了,我听出了她的难过,虽然她说结果还没有出来也没给我讲他现在怎么样了,但我知道情况很不好,但我从来没想到弟弟已经生命垂危了,我每天都担心问弟弟的情况。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他的具体情况,几天后爸爸妈妈没办法了需要我帮忙联系我这边的医院(因为我当时与爸爸妈妈不在同一个地方),才告诉我详情,我当时整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我必须理智,我必须坚强,我不能再让爸爸妈妈为我担心。
作为农村人生病了都是直接进村卫生院直接找医生看病的,进入医院后我一路小跑,因为我知道一分一秒都是弟弟的生命,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我以为我看到了希望,可是当听到医院拒收的消息时,整个人都崩溃了,第二天我又去了另一家知名的医院,这家医院虽然表示可以接受,但他们告诉我弟弟存活的几率不到50%时,我又一次泪奔了,我必须坚强,因为爸爸妈妈需要我。本以为发达地区可以救弟弟,但没想到这里也是一样没办法。爸爸妈妈年龄不大,原本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已缕缕白发。
生命很宝贵,不要简单的看这5个字,当死亡来临时再后悔就完了,珍爱生命,当发现自己身体有一点不舒服时要及时诊断,病是推不得的,21世纪的人应该都是相信命运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吧,所以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请珍爱自己的生命。
拓展阅读
1、胡杨随笔美文
胡杨,又名胡桐,蒙语叫“陶来”,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杨树品种,享有“活着的化石树”之称。胡杨的生命力极强,有“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地一千年不烂”之说。
第一次见到胡杨是到达额济纳的当天深夜两点左右。客车早晨七点出发,奔驰了一天还在路上颠簸,疲劳袭来,我时醒时睡。突然间,一排高大的树影在朦胧的夜色下从车窗外一闪而过,它们便是我向往已久的胡杨!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睡意顿时消失,目光紧紧地黏附在幢幢树影之上。
第二天,我们来到额济纳首府达来库布镇东边的胡杨林。漫步林中,脚下是干涸的沙地,而一棵棵胡杨却长得苍翠高大、郁郁葱葱,各自展示着生命的风**与强劲。无数棵胡杨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便构成了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胡杨林。
据说金秋十月的胡杨最为动人,那时,胡杨树叶由浓绿变成金黄,又由金黄变为枫叶般的火红,它们披挂在一棵棵呈冠状的胡杨枝头,超凡脱俗,美丽极了。
听说离达来库布镇西南约28公里处有一片神奇的怪树林——枯死的胡杨,为弥补遗憾,我们不禁驱车前往。到达怪树林时正值中午,炎炎夏日将脚下的沙地炙烤得犹如一盆炭火。站在怪树林边,我不仅感受到了气候的酷热,更有一股强烈的悲壮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胸。放眼望去,怪树林像一场残酷大战过后,硝烟刚刚飘散的古战场。但见一片沙地之上,横七竖八地或躺着、或站立、或偃卧着一棵棵枯死的胡杨,它们既像一片尸骨,更似形态各异的沙场将士:有的拄着长矛站立原地在喘息,有的身受重伤缺胳膊少腿正痛苦挣扎,有的被砍掉*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倒地而亡,有的伸开双臂向苍天呼号,有的凭借惯性仍在挥舞矛戟指向虚无之敌……天地间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之手”,使得往日的瞬间凝成永恒的化石。
我们静静地走向怪树林,生怕惊醒、打扰了每一位将士的魂灵。四周也是一片肃穆寂静,没有风声,没有虫鸣鸟叫,只有空中的瑟瑟之声如游丝般无目的地四处飘荡。
进入林中,一棵棵枯杨虽然褪去了绿色,但它们仍顽强地保持着生前的姿势形状。走近一棵棵枯杨,换一个角度,古战场的悲壮之感渐渐消失,它们在我眼里又变成了一座座巨大的盆景,一幅幅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有的似吹奏古乐的芦笙,有的像饮水的长颈鹿,有的如虬曲盘绕的巨龙,有的与惊慌奔逃的野兔没有两样……
心境不同,角度有别,枯胡杨的形象随游客的感觉不断地变换着它们所扮演的角色。
太阳当空,阴影与障翳几乎全然消隐,整个世界一片透明光亮。我不顾酷暑,从一棵枯杨静静地走向另一棵枯杨,将它们一一藏入心灵的胶卷;与此同时,照相机快门也在不断地“咔嚓”作响,留下了一幅幅别具特色的画面。
行走在怪树林中,我真正体验到了胡杨树生命力的强盛。它们不管寒暑更迭,不避风霜雨雪,就那么裸露着,袒呈着,这些大自然之子,枯*还保存着生命的精蕴,一遇水源或雨露,又会*。在林子深处,不少枯杨或昂首、或横逸、或下垂的枝丫,竟蓬蓬勃勃地绽放出一簇簇苍翠的树叶,闪烁着一片片生命的绿色。是的,它们一千年常绿不死,像那棵众人供奉的“神树”,生命早已跨越千年,超乎千年之上;死后又要挺立一千年,与寒流、风暴、烈日顽强抗争;即使倒地,还要保持一千年的“尸身”与“枯骨”不朽。一曲生命的浩歌,在天地间盘旋三千年经久不息。若论精神与气魄,胡杨的精灵可谓充塞天地,万古如斯,永不消逝!
2、记忆中的夏天散文随笔
记忆中,我小时候的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妈妈总是把我和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我喜欢穿超短裙,人造棉彩色花布上有妈妈绣的花。
那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人,住在坊山府省*宿舍楼。我们住在三楼最高层,一梯三户,我家在中户。夏天的中午,吃饭时门总是开着的,在门边摆一张小桌子,拿几个小板凳,围成一圈吃饭。大门对着厨房,厨房通着阳台,这儿有穿堂风,比较凉快。吃饭当中,左邻右舍下班回来,就会热情打招呼,过来看看我家吃啥。
午饭后,收拾完桌子洗完碗,爸爸会吩咐我们拿出一个西瓜来,我们就争先恐后跑到妈妈这屋的床底下,滚出一个西瓜,装模作样地敲一敲,然后煞有介事地说好瓜。姐姐抱着一个大西瓜送到厨房交给爸爸,爸爸把西瓜切成月牙形的小瓣。我们赶紧开吃,西瓜又沙又甜,真是夏天的美味。我们把西瓜籽吐到小碗里,然后洗干净,晾到灶台上,等攒多了炒着吃。我们把红瓤吃得相当干净,连绿色的瓜皮也不放过,常常吃得满手满脸和背心上都是西瓜汁,吃得肚儿圆圆的,一脸满足又幸福的样子。
午后睡觉前,妈妈会晾上一大壶白开水,我们下午上学走前灌到自己瓶子里,带到学校喝。后来条件好了以后,我们才喝上了橘子汁、橘子粉。那水喝起来甜甜的,看着颜色也诱人。
周日下午,午觉醒来,爸爸会给我两毛钱,拿起一个大茶缸,让我去对面的副食大楼门口买冰糕。马路那边,树荫下有一把大伞,白色的冰糕箱子被厚厚的白棉被包裹着,还有老奶奶慈祥的笑脸。那时的冰糕5分钱一根,两毛钱买4根冰糕,有时是牛奶的,有时是小豆的,从冰糕箱子里取出时还冒着凉气。我立即把冰糕倒插进茶缸里,快速跑回家,我们和爸爸一人一根。剥了冰糕纸,我们慢慢舔着吃,生怕吃完了,美好的滋味就没了……
还记得我家楼下大桃姐姐下班回来时会在饭盒里给我们带来太钢的自制的冰砖,我们每人分上一小块,吸溜吸溜含在嘴里,真凉啊。
有时候,妈妈会给我一点零用钱,只要攒够了5分钱,我就去副食大楼买酸枣面,能买一大坨呢。酸酸甜甜的,舔着吃,掰着吃,分给同学吃,能开心整整一个下午。我还买葡萄,酸杏儿,现在想来,这些都是甜蜜的回忆。
3、残·笔读书随笔范文
如今,爱好书法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文化广场的建成,那些书笔墨纸砚,换成了水桶和自制的巨大蘸水笔,在大清早纷纷来到了广场法爱好者也放下了笔墨纸砚,换成了水桶和自制的巨大蘸水笔,在大清早纷纷来到了广场手中的笔墨纸砚,换成了水桶和自制的巨大蘸水笔,在大清早纷纷来到了广场*花岗石铺就的、平坦宽敞的地坪上,挥毫抒发,这还是一种绝好的健身方式呢。
最近,有这么三个人一直是众多书写者中受到围观者敬佩的,他们的领头者是一个戴眼镜的高个子身材瘦瘦五十出头的男人,他带领着一男一女两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小伙子中等个子,偏瘦,那个少女个子有些矮,稍胖。然而,他们二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残疾人!他们走路都有些瘸,一踮一踮的,那个小伙右手一直揣在运动服的口袋里,竟然是左手握笔,那个少女的左手手指朝上半蹴着,胳膊也圈在怀里。他们手中的笔也制作更加简陋,笔柄都是用竹竿做的大概有一米长,笔头是把饮料瓶子剪开,再把海绵削成毛笔头状塞在里面,竹竿插在瓶口里固定好就成了。这种笔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用蘸墨,就在海绵笔头上蘸水直接写在地平上,在太阳的照射下一会儿就干了,所以在一块地平上可以反复书写。那个长者在第一排写,那字体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功力深厚。二三排是那俩少年在临摹,虽然他们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还是临摹的入木三分,挥洒自如。特别是那个左手写字的小伙,他的字比正常人右手写的丝毫不逊色,笔力劲挺、气韵流畅独具个性。而那少女的字迹更显女孩的端庄淡雅,显得飘逸清秀、清雅秀媚、柔中带刚。正是他们这种身残志不残执着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刚强的毅力,让所有的围观者肃然起敬。就像他们笔下程颢的 偶成 :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我感悟:人生不是时时顺利,也不会时时灿烂,世上无难事,相信自己,永不放弃!相信自己,拥抱生命,活出生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