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50:58

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拓展阅读

1、《春夜洛城闻笛》的经典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行旅之苦。古代离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这首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春夜洛城闻笛》的经典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3、送句是合集200句

《赠》是唐代伟大人杜甫于公元744年写给的两首赠。其一为五言古,在这首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杜甫送,**借鉴。

唐代: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

秋天离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注释

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好*,曾自炼丹药,并在齐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因此说“愧葛洪”。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用。

杜甫作七绝《赠》的当年秋天,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人依依惜的深情。这与杜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的时候,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有言外之意: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够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的写照。在这首《赠》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的其他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推向了最**。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中的重要价值:“按太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但是在《赠》中,却是用来象征豪放不羁的精神。

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的傲岸与狂放。

4、孤芳自句汇编200句

1、《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2、《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相见欢》

五代·

无言独上西,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一叶落》

唐·存勖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5、《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赠崔侍郎》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7、《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8、《采桑子》

五代·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9、《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

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起真成一竖子。

11、《梦江南·兰烬落》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12、《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4、《虞美人》

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无题》

明·唐寅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头。

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张假钞没来由。

当年孔圣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

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16、《喜迁莺·晓月坠》

唐·和凝

晓月坠,宿披,银烛锦屏帷。建章钟动玉绳低,宫漏出花迟。

春态浅,来双燕,红日渐长一线。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17、《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唐·存勖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18、《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4507.html

热门阅读

  1. 日记小学三年级
  2. 我家有儿初长成的优美散文
  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 返回首页